卡欽斯博士:青年人比我們想的對耶穌更開放

卡欽斯博士:青年人比我們想的對耶穌更開放

儘管不少教會年青人正在減少,但根據巴納研究所(Barna)的研究,美國77%的Z世代表示願意學習耶穌的教導。教會有機會吸引這一代人,但前提是——與他們互動的方式需要改變一下。

福音派牧師葛福臨勸特朗普不要使用粗俗言語

美國福音派佈道家葛福臨牧師(Franklin Graham)勸勉特朗普在演講中不要使用粗俗語言,他相信已在他身上產生了效果。他亦關心粗俗語言對精神和文化的影響。

福音派牧師葛福臨勸特朗普不要使用粗俗言語

不能説「聖誕快樂」?基督徒職員控訴迪士尼「宗教歧視」

近日美國一名迪士尼樂園主管向樂園提出訴訟,事件源於該名主管對遊客説了「聖誕快樂」,以及在社交平台評論「不可接受兒童電影出現性內容」等,指自己因「宗教歧視」遭解僱。

不能説「聖誕快樂」?基督徒職員控訴迪士尼「宗教歧視」

助韓國從封建到民主社會 學術會議回顧基督教的歷史貢獻

上月18日在韓國高麗大學舉行之《韓國恢復與創新論壇》學術會議探討西方文明對韓國社會的影響,當中基督教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助韓國從封建到民主社會 學術會議回顧基督教的歷史貢獻
  • 應對同性戀浪潮——人口少於1%的泰國教會的考量與選擇

    應對同性戀浪潮——人口少於1%的泰國教會的考量與選擇

    泰國的宗教界對同性戀浪潮的態度不一樣。曼谷的第一長老教會的赤齊·查魯瓦提(Chatchai Charuwatee)牧師主張基督徒應避免在公共的場合就性倫理觀點引起爭論,因為冒著引起誤解和冒犯他人的風險並不明智。

  • Z世代與Alpha世代的網絡生活:朱珩甄博士呼籲教會擁抱網絡宣教

    愛丁堡大學神學客席講師朱珩甄博士在2025年《今日華人教會》年刊中發表《網絡社會中的宣教事工與科技更新》一文,與牧者和信徒反思在網絡社會中該如何實踐基督信仰。

  • 多年下降後 美國基督徒比例趨於穩定

    皮尤研究中心最新發佈的《宗教景觀研究》(Religious Landscape Study)發現,美國基督徒人口比例似乎停止下降的趨勢。儘管基督徒比例保持穩定,美國的宗教結構仍在持續演變,而且未來美國的宗教結構會更加多樣化。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全球基督教的發展趨勢中,有許多令人鼓舞的跡像,但並非所有趨勢都值得慶賀。一份全球基督教狀況報告揭示了一些嚴峻的現實,這應當激勵基督徒更加熱切地禱告,並堅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講話時談及個人信仰,他強調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套道德原則,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發言被保守派評論稱讚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領袖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孫東升牧師:基督徒如何合宜看待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

    近日,華人牧者孫東升在其針對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的評論中提醒基督徒要有合宜的看法,他提醒道:“基督信仰從來不是靠國家權力推動的,教會的復興是依靠信徒忠心地持守聖經真理。”

更多
  • 2020年以來美國宗教生活的五大顯著變化

    2020年以來美國宗教生活的五大顯著變化

    皮尤研究中心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冠疫情對美國社會的健康、工作、科技和宗教四個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宗教生活經歷了五大關鍵變化,對教會和信徒至今仍有影響。

  • 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呼籲推動貿易外交手段 改善中國宗教自由狀況

    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呼籲推動貿易外交手段 改善中國宗教自由狀況

    在2025年2月4日舉行的國際宗教自由峯會(IRF Summit)上,關於如何通過結合貿易與人權議題,改善國際宗教自由狀況的討論成為一場分會的重點。這場分會討論了美國如何利用外交手段和貿易槓桿,推動包括中國在內的「特別關注國」(CPC),改善宗教自由狀況。

  • 特朗普宣佈成立宗教自由委員會,誓言打擊反基督教偏見

    特朗普宣佈成立宗教自由委員會,誓言打擊反基督教偏見

    在華盛頓希爾頓酒店舉行的第73屆全國祈禱早餐會上,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佈將成立一個新的宗教自由委員會,致力於打擊聯邦政府中的「反基督教偏見」。

  • 美國副總統萬斯:宗教自由乃信仰的基石

    美國副總統萬斯:宗教自由乃信仰的基石

    在2025年國際宗教自由峯會(IRF Summit 2025)上,美國副總統J.D.萬斯發表演講,強調宗教自由是美國立國的基石,並引用開國元勛與基督教教父的話語,闡述宗教自由的根源與重要性。

  •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員會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領袖託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執法新政策。他強調:「教會是罪人的避難所,但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庇護所。如果這些教堂收留了謀殺犯、強奸犯或其他非法進入美國的犯罪分子,那麼政府完全有權力進入並將他們帶走。」

  • 中國家庭教會接收奉獻遭「詐騙罪」指控 引發國內外聯合聲援

    中國家庭教會接收奉獻遭「詐騙罪」指控 引發國內外聯合聲援

    近年來,中國多地家庭教會因接收信徒奉獻被當局以「詐騙罪」名義進行刑事指控。臨汾聖約家園教會成為最新的目標。2024年年底,教會成員、法律界人士及部分北美基督徒領袖聯合發布聲明,表示反對以「詐騙罪」名義迫害教會,呼籲政府尊重宗教信仰自由,釋放被捕人員。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説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

  • 美國福音派領袖敦促特朗普保留難民安置計劃

    美國福音派領袖敦促特朗普保留難民安置計劃

    包括對華援助協會在內,美國一些著名的福音派組織於1月14日發布聲明,呼籲唐納德·特朗普在上任後保留國家難民安置計劃。這些團體懇請特朗普將下一個財年的難民接收上限設定為至少50,000人,與他此前任期第一年的標準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