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寡婦啟發奉獻智慧 陳韋安籲支持見證耶穌團體 聖經窮寡婦奉獻的故事耳熟能詳,流堂創辦人陳韋安牧師從新角度分析,耶穌批評文士和法利賽人虛偽行為,但未直接稱讚寡婦,乃針對奉獻者的對象,從而反思奉獻給上帝和給宗教機構的分別在哪?
牧養研討會(一) 葉菁華發佈研究揭信徒流失真相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6月9日舉行「牧養研討會2023:站在破曉前的香港教會」,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葉菁華教授發表名為《香港基督教焦點小組研究分析2023》報告,探討香港市民對基督教的觀感、基督徒流失實況和原因、網上崇拜貢獻和挑戰等;發現市民對基督教辦學及社福持正面,然而生活壓力、教會意識型態與世界脫節致使信徒流失。
曾金發牧師佈道會:以賽亞「三個宣告」改變信徒世界觀 精心門訓教會全球聯盟(Global Alliance of IDMC)創始人曾金發牧師(Rev. Edmund Chan)4月30日在SIBKL Church Plants舉行佈道會,從以賽亞書6章先知以賽亞「三個宣告」,改變今天信徒的世界觀、與神建立更深的關係、認定神國子民的身份。
「青少年性別身份議題」研討 教會定罪還是人本出發? 跨性別文化風潮吹襲香港,信仰群體如何智慧回應?中國神學研究院楊思言博士近日在「當代青少年性別身份議題」研討會,呼籲教會從根本出發了解當事人的傷痛與經歷,幫助受傷者走向康復和釋放。
韓國奮興培靈會 牧者見證:神蹟醫治骨癌婦人 聖經迦南婦人的故事,耶穌稱讚婦人信心救了女兒。近日一場韓國奮興培靈會田泳松牧師引用這經文,呼籲教會合一祈禱以信心看神行大事,並且分享神蹟醫治見證,有姊妹接受按手祈禱後骨癌痊癒。
聖經研究更快速 ChatGPT提供新型態牧養模式 天國福音&Ekklesia職場使徒中心4月16日舉辦講座,其中一場探討面對AI與ChatGPT的挑戰,呂信偉理事長認為企業應用ChatGPT提高員工生產力,具成本優勢;牧養模式也轉移,透過Chatbot幫助人解決常見信仰問題,群體之間組成團契。
離婚再婚如換手機? 萬力豪牧師:先向神誠實認罪 The Hope教會網上節目《牧師!我朋友想問…》第六季第1集上月底播出,主題是「離婚了還能期待愛情嗎?」萬力豪牧師表示結婚不像買手機,是與伴侶相處一輩子;再婚者也需向神誠實認罪。
從《懺悔錄》到恩典論:唐崇榮介紹奧古斯丁的貢獻 奧古斯丁為第4世紀神學家,著名的《懺悔錄》記錄了悔改的經歷,對原罪有深徹的體會,其後發展出的神學思想如恩典論、揀選論、信心論,對後世影響深遠。著名華人牧者唐崇榮近日在講壇介紹其神學思想。
華理克牧師籲信徒重啟生命:餘生在未來不是過去 美國加州馬鞍峰教會牧師華理克(Rick Warren)近日在個人網誌發表靈修心得,呼籲信徒重啟生命,第一步是讓過去的過去,重新祈求上帝在我們身上開展將來的事情。
中神談精神健康牧養 陳玉麟籲教會人性化關注人心理 中國神學研究院10月3日舉行公開講座「信徒群體精神健康的牧養」,探討教會在關顧信徒身心靈健康的角色,輔導員陳德慧引述調查數據,向教會尋求幫助的人小於10%,牧者有信心幫助這群體不足四成;陳玉麟醫生回應指反映受助者「不信任」心態,籲教會避免以絕對真理忽略人性心理的需要。
審判日耶穌再臨 唐崇榮稱「永生」「滅亡」二選一 著名華人牧者唐崇榮繼續宣講《聖經中各種審判》,並於4月展開「新約中的審判」序論,主題是終極審判者:耶穌基督;唐牧師指,在新約有兩條路:永生的路和滅亡的路,被造的人總要走其中一條路。
華裔牧師陳恩藩批墮胎人士 「我身體我選擇」言論 去年離港返美,知名華裔牧者陳恩藩(Francis Chan)近日在體育館演講,回應美國最高法院是否推翻羅訴韋德案,批評社會流行「我身體,我選擇」(my body, my choice),支持上帝創造原意反對墮胎。
韓國掀起「與耶穌同行」運動 全球逾2萬教會加入 韓國教會近年掀起一場屬靈運動「與耶穌同行」,透過寫耶穌同行日記學習跟隨耶穌,在小組禱告及交流屬靈體會,展開與神親密關係之旅,現時全球100多個國家約27,000間教會加入。
兒童期被踐踏釀同性傾向 輔導處理哀傷 中國神學研究院萬崇仁教牧學講座舉辦輔導與牧養的反思,共兩場;輔導科副教授林添德主講「基督徒同性戀與靈性的困擾與出路」,幫助掙扎者調節焦慮、男性的評價;輔導科訪問教授萬楊婉貞分享「牧者在關顧牧養時的界線」,籲輔導異性時提高危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