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服務處調查:子女移民留港長者7成傾向抑鬱 香港移民潮之下,長者與子女離別留港情緒與日常生活面對不少挑戰,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今早(13日)舉行「留港長者狀況及服務需要調查」發佈會,發現每2名子女移民就有1位長者留港獨居,近7成有抑鬱傾向,該處推出支援計劃,增強長者認識社區及善用配套資源。
英國長者護理危機 基督教院舍促政府投放資金 英國人口老化趨向嚴峻,有調查顯示260萬50歲以上人士無法得到基本護理,基督教慈善機構與教會合作,並促請政府維持足夠護理員,同時呼籲基督徒以身作則服事長者,踐行耶穌基督的吩咐愛人如己。
教區重慶大廈導賞:滯港難民等候逾十年政策引爭議 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2月舉辦重慶大廈導賞團,了解滯港難民離鄉別井的故事,揭開萬人在港尋求外國庇護滯留超過十年、孩子無國籍等現況;機構和教會組織發揮作用,為這些群體提供協助如開設語言班,電腦班和煮食班等。
亞洲基督教議會探討南亞生態 全球氣候風險亞洲佔6國 亞洲基督教議會3月6日舉行研討會,探討南亞生態和可持續發展問題,據全球氣候指數,全世界10個受氣候風險影響的國家有6個在亞洲,醫學專家稱隨著熱浪頻率增加,風暴強度預計增加10-20%。
英國華人教會研究:港移民活力刺激増長「屬短暫」 香港特區政府今年7月發佈簡報移民英國港人之中約四分一為基督徒;倫敦神學院亦發表研究調查,有關基督徒在英國參與教會的情況,指出香港移民人士帶來活力使教會増長快速,但缺乏外展動力不足以維持教會成長。
調查:香港疫下現負情緒 宗教擬提高自我關懷意識 新冠疫情蔓延兩年多,世界各地市民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困擾及影響,香港及亞洲多個組織聯合進行調查,發現香港在亞洲排行第3,四分一港人抑鬱程度屬中度至非常嚴重。
教關研究:基層長者10困憂 建議成立男士小屋 長者貧窮率顯著增加,由1991年27.7%到2020年45%,教會關懷貧窮網絡與香港理工大學6月24日舉行研調發佈會,列出長者困難與優勢,如感到孤立健康下降,建議成立男士小屋、跨代活動,邀請年輕人參與兩代互相支持。
國際明愛會促世貿 醫療共享助貧國應對新冠 新冠疫情持續變種病毒肆虐,國際明愛會在此機會上,向世貿組織成員國明確要求,放棄所有醫療技術知識產權,支持信息共享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轉讓,幫助這些國家應對新冠疫情。
烏俄戰爭糧食危機 45國家極端貧窮 隨著烏俄戰事持續,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大糧食生產國供應鏈受衝擊,國際組織希望之星(Star of Hope)在網頁發文,指出糧食燃油等上漲,打擊45個最低度開發國家,當地人民成為戰爭受害者。
香港逾萬難民尋求庇護 教宗:移民不是入侵者 「2022 移民與難民日」將於9月25日舉行,在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早於6月19日定為難民主日,呼籲教會透過講壇關顧在港難民權益;在梵蒂岡教宗方濟各撰寫文 告,關注人口販賣問題。
為上帝拿槍是好人? 美國槍械管制爭論的背後 美國近月在教堂、校園接二連三發生多宗嚴重槍擊案,槍械管制再次引發社會爭論,著作多部宗教和歷史書的彼得·曼索(Peter Manseau)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分析根源,美國人將耶穌、槍支、憲法綑綁,認為拿著槍是保護社區的好人,出於一種愛國行為。
世界無煙日 香港衞生署推「六月.戒煙月」 世界衛生組織(WHO)自1987年以來倡議每年5月31日為世界無煙日,今年主題是「毒害我們的星球」,有醫生指出兒童使用煙草上升,呼籲牧者教導信徒關心身體,以及吸煙的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