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守兒童6千萬 基金會建支援網絡 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是中國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留守兒童因父母為生計到外地工作,大多將子女交給祖父母或鄰居照顧,而父母平均一年甚至數年才回鄉與孩子見面,因而產生眾多問題。施達基金為困境青年建立支援網絡提供適切的教育和生命培育,亦有前藝人成立基金會關注這群體。
中國第一幼稚園賀百歲 傳教士基督信仰奠教育根基 具120年歷史中國最早的幼稚園懷德幼稚園將於12月21至22日舉行一百二十周年慶典,創辦者傳教士師母韋愛莉,以基督大愛引入西方人本為主的教學,為中國早期幼兒教育奠下基礙,其後基督教教育家白勵志牧師進一步以基督教教育栽培當代中國兒童。
基因編輯嬰兒涉倫理與法律 學者提七點質疑 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上月宣稱創造「世界上首例基因編輯嬰兒」遭各國科學家譴責有違學術倫理及規範。有香港學者發文呼籲信徒關注生命倫理,並提供七個關注點供思考。
中國農村老人信主不足兩成 疾病多為信教首因 中國農村老年人獨自面對來自生活和個人健康的風險愈來愈多,但卻是以宗教信仰尋求安慰的契機。在國內有研究宗教社會學的學者分析農村老年人信教的動機包含疾病、家庭和來世三個因素。
中國山東百年洪災 基督徒施援彰無聲見證 中國山東8月19日受颱風溫比亞吹襲連場暴雨,引發百年特大洪澇災害,房屋農田全部被淹,造成29萬人受災。當地教會與信徒協助施援,以無聲的見證感動人心;亦有基督徒感悟人生。
「七夕」非中國情人節? 學者牧師籲頌婚盟 農曆七月七日(8月17日)是中國傳統節「七夕」。有不少人認為 「七夕」是中國「情人」節, 但有民俗專家據歷史淵源指是古代已婚男女對堅貞愛情的嚮往,有小說家也認為是記念夫婦的中國「愛情」節,亦有牧者呼籲基督徒藉此節日重新思念上帝設立婚姻的意義。
中國留學生10年倍增 入讀基督教學校成宣教契機 近年中國海外留學生人數上升,在美、英及澳洲等國都吸引成千上萬的中國學生赴讀。擁有165年歷史的美國惠頓專科學校(Wheaton Academy)就以今年60名國際學生中已有45名來自中國,成為向中國學生宣教的契機。
新浪微博屈服中國LGBT抗議 不再清理同性內容 「本次遊戲動漫清理不再針對同性戀內容,而主要是清理涉黃,暴力血腥題材內容。感謝大家的討論和建議。」北京時間4月16日新浪微博官網賬號聲明,正在進行的網絡清理活動將不再包括「同性戀」題材。
中國頒例防翻牆 基督教網上資源再收緊 在國內人民以往可以通過VPN(虚擬私人網路)在海外註冊的位址「翻牆」取得被政府封鎖的資訊,基督徒亦可下載海外的屬靈資料,但3月31日開始,中國已封鎖所有未經核准的VPN業者,中國基督徒難以從中國境外取得未經審查的聖經教導、新聞和資源。
台灣教會辦清明追思會:信主敬祖不相違 清明節(4月5日)將至,按中國傳統習俗,孝子賢孫將到祖先墓前拜祭,但有基督徒面對傳統節日與信仰的要求出現張力,猶疑敬拜先人會否有違上帝心意。台灣有多間教會聯合舉辦清明敬祖追思大會,敬拜最大的祖先上帝,一併追思肉身的歷代祖先。
16毫米攝錄機X南京大屠殺 美國牧師冒死留下歷史影像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血腥屠殺30萬人民。美國約翰·馬吉牧師冒著生命危險拍攝了真實記錄南京大屠殺的原始影像,作為日本侵華罪行的鐵證。
大陸官媒視頻《如果無神也是一種宗教》被視為抑制宗教 近日,中央共青團官方微博發布了長達11分鐘的視頻《如果無神也是一種宗教》,竭力宣稱是人創造了神跡,而非神拯救了世界。該視頻一經發布就立刻獲得熱捧和轉發,無知無畏的評論更令人觸目驚心。
國內知名作家瓊瑤寫公開信求「安樂死」引發熱議 79歲的知名作家瓊瑤,昨天在個人臉書發出一封「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一封公開信」叮囑兒媳,在她需要離開的時候,不要採取各種急救措施,據悉隨著瓊瑤的這封信在網上的轉開,安樂死的話題在中國大陸成為輿論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