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克理夫發佈統計:逾700種語言族群擁全本聖經 威克理夫國際聯會(Wycliffe Global Alliance)公佈「2019年聖經翻譯統計」,截止今年10月1日,全球語言總數共7,353種,完成整部聖經翻譯共698種語供56億人使用;另世界少數民族語文研究院推行「全球翻譯計劃」,幫助翻譯專家裝備世界各地的聖經翻譯員製作高質譯本。
網路宣教論壇 斜杠理論:5G隧道福音連繫世界 正當各國圍繞5G進行爭競,基督徒怎樣藉著新媒體高舉上帝?第十一屆網路宣教論壇8月在加拿大多倫多北約恩典福音堂舉辦,主題為「5G大戰誰主沉浮」,探討5G時代教會在網絡宣教的契機。
宣教組織送英文聖經到港 動盪時代慰藉海外傭工 香港逃犯修例抗爭持續四個月,旅遊業界指出來港旅遊消費人士下跌四成、航運業亦受影響。不過有海外基督教組織在香港動盪時期,運送基督教書籍及聖經來港,期望服侍閱讀英語的基督徒群體,為他們心靈打氣。
韓國宣教盛勢下降 牧者:信二代出走接棒無援 韓國是亞洲基督徒和宣教大國,基督徒人口佔27.6%;2010年前二十年時間已派出2萬1千名宣教士到世界各地,超過一半韓國宣教士前往中國、美國、印度、日本、菲律賓、泰國、印尼等地區。然而近年宣教勢頭萎縮,原因何在?
猶太倖存者獄中逃生 耶穌治癒創傷 1月27日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進行種族滅絕屠殺近600萬猶太人,包括近150萬兒童。早前選民事工舉辨「大屠殺倖存者見證分享會」,會中一位倖存者講述在集中營死裡逃生,以及信主後鼓勵同胞認識主耶穌。
香港巴人邊緣化 差傳機構研宣教策略 在香港有一條巴基斯坦村,聚居過千的巴基斯坦,全港的巴基斯坦人為數18,094,他們是在港少數族裔貧窮率最高的一群,但亦是需要福音的一群,基督徒可把握機會向巴人傳福音。
唐崇榮牧師譜曲念同胞救恩 甘終生等候中國開門 眾所周知,世界著名歸正神學家唐崇榮牧師不僅是被神大大使用的佈道人,更是聖詩作曲家,他在《基督徒的憂傷》主題證道中向會眾哼出兩段旋律,深情講述自己對華人同胞的骨肉之憂,直言若神打開中國大門,「可能我就離開印尼,我就死在那裡。」
台灣原住民語言保育 威克里夫製阿美語有聲《聖經》 為針對口述文化為主的少數民族,利用新時代的科技傳播福音,台灣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於2016年展開一項名為「阿美語導航計劃」,應用上述的技術製作出阿美語《箴言》有聲《聖經》音檔,供信徒在智慧型手機下載。
威克理夫體驗營 激發英法年輕一代事奉心 在新一期的《譯經使者》報導,十八名英、法學生到法國羅訥河畔沙爾梅小鎮參加英國、愛爾蘭及法國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合辦名為「兩周的約會」(Two Week Stint),體會聖經翻譯事工及思考事奉的機會。
200剛果族群欠聖經 威克里夫新系統加速翻譯 聖經翻譯機構威克里夫聖經翻譯會三年前開展一個名為「流動輔助支持翻譯系統」(Mobilized Assistance Supporting Translation,簡稱MAST)的方法,能在幾個月內將聖經的重要部分翻譯完成,在剛果展開翻譯任務成效見著。
十年訓練300宣教士 台灣首間跨文化宣教學院啟動 台灣首間跨文化宣教學院於3月3日正式開課,學院由少數民族宣教中心成立,作為教會和機構訓練跨文化宣教士的平台,目標為台灣10年內訓練300位跨文化宣教士,透過訓練、裝備、差遣、行動,幫助學員領受傳承的使命。
《聖經》翻譯後又如何﹖轉化生命工作才開始! 威克理夫國際聯會於印尼的Kartidaya的總幹事馬內斯指出,聖經翻譯事工不應該只講數字,而轉化生命的影響力也要靠賴本地教會才能發揮。聖經翻譯事工需以質化替代量化。
宣教士缺支援時「你在哪裡」?大使命人人有責! 不少人認為作一名宣教士必須比一般人勇敢、靈命高、耐力强,還要愛神愛人。但其實宣教士也是人,需要被關心,卻也容易被信徒忽略支援他們。香港宣道差會拓展總監翁競華認為,對宣教士沒回應的行動實屬虧欠。
華傳澳洲主任:宣教除了禱告外還能做什麼? 普世宣教工作任務迫切但參與者不足,遠遠不能滿足福音「莊稼」收割的契機和需要,華人福音普世差傳會澳洲辦事處主任劉德福牧師在《華傳》上發表文章,提出在殷切禱告之外,差會要從「網絡」、「多元」、「全備」、「同行」、「創意」、「倍增」等方面來推動宣教。
打破傳統定義!「宣教」不一定跨越國界 宣教是否要依循由近及遠的原則?普世宣教一定要到國外才能進行嗎?著名華人教會牧者、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繫副教授滕張佳音博士在華人福音普世差傳會《華傳》雜誌上發表文章,指出全球化形勢下,跨文化普世宣教在本地即可進行,本地宣教與普世差傳要同步開展,不必刻意由近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