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世界宣明會及叱耢903主辦的2012「饑饉三十」,於昨日(2月2日)正式揭幕。目前,全球飢餓人口逾9億2,500萬。非洲東部去年開始,由於極度乾旱,就有超過1,000萬人陷於糧荒,其中超過200萬是兒童。宣明會誠邀全港市民變身「饑饉英雄」,挨餓三十小時體驗飢餓生活,並籌款營救非洲飢餓兒童。籌得的善款將支持宣明會在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索馬里等非洲地區的糧食保障及發展項目。
在啟動禮上,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聯同其他嘉賓主持揭幕儀式,將一顆顆愛心投入6呎高的大粟米,寓意將愛心化作祝福,將希望送到非洲受糧荒影響的災民。沈校長分享了訪非洲的體驗,以及挨餓的經歷,還鼓勵青年:「大家身處地球村,應該要實踐世界公民責任,不單可以出錢,還可以出力關心貧窮人。」他又頒發獎章予三名熱心的「饑饉英雄」,包括90後初中學生甄臨、80後大學生何韞蔚及70後饑饉中堅分子李尚謙,以表揚他們實踐助人精神。
「90」後的甄臨(Ruth)今年13歲,就讀中三,已有三項「第一次」的饑饉體驗:7歲第一次參加「兒童饑饉」,11歲第一次參加「饑饉三十」,12歲第一次擔任「饑饉三十」組長,更以零用錢開始助養第一名非洲小孩。甄臨從「饑饉三十」活動中明白飢餓是對人長期痛苦的煎熬,所以她希望今年可以召集更多同學一同參加「饑饉三十」。
「80」後的何韞蔚(Grace),就讀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前年參加「饑饉三十」後,立即助養了一名非洲小孩,並隨宣明會探訪老撾,又與志同道合的大學生自組義工隊前往柬埔寨服務孤兒和學校,並視參加「饑饉三十」為對自己的承諾,希望以具體行動宣揚饑饉精神。
「70」後的李尚謙(Kelvin)為饑饉中堅分子,由大學時開始參加「饑饉三十」至今11年,數年前與一班「饑饉英雄」自發組成「饑饉大本營」,挨餓40小時協助推動饑饉活動,在街頭派發單張,鼓勵香港市民珍惜食物;去年又與多名「饑饉英雄」組成單車籌款團到台灣進行「為生命力拼」籌款,於9小時內完成180公里,雖然過程歷盡艱辛,但可以助養10名印度小孩,辛苦也很值得。李尚謙鼓勵更多香港人加入助人行列,變身成為「饑饉英雄」,為飢餓孩子盡一分力。
今年「饑饉三十」主題為「全城傳愛 饑荒不再」,將於4月14至15日(星期六下午二時至星期日下午八時)假香港仔運動場舉行,期望結集5,000名「饑饉英雄」的力量,以實際行動回應飢餓孩子的需要。香港世界宣明會財務總監陳淑如表示:「『饑饉三十』挑戰我們放下吃的權利,體驗飢餓的滋味,就讓我們一同跨出一大步,化身成為饑饉英雄,用愛心加上行動營救飢餓孩子,使他們饑荒不再!」商業電台助理總經理甘菁菁小姐亦表示:「叱耢903希望結集各方的愛心力量,喚起香港人對各地糧荒的關注,正視全球嚴峻的飢餓問題。」
大會亦已委任王菀之、張敬軒及叱耢903 DJ 小儀為「饑饉之星」,並於早前遠赴非洲肯尼亞,率先將愛心和關懷送給當地的飢餓小朋友。今年參加者可選擇饑饉30小時,最低籌款額為港幣1,000元,或饑饉8小時,最低籌款額為港幣300元。
對「饑饉三十」有興趣的市民,可登入「饑饉三十」網頁30.worldvision.org.hk瀏覽詳情和即時作網上報名,亦可電饑饉熱線2394 2394索取參加表格,截止報名日期為3月21日。
【香港世界宣明會 提供新聞稿】
-
韓國年輕世代對婚姻生育話題感負面 感「幸福」僅9.3%
在本週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韓國年輕一代越來越將「婚姻」和「生育」與「恐懼」、「焦慮」等掛鈎,只有9.3%表達幸福。
-
別迷信「同居」能測試關係!研究證實離婚率更高
近年來,婚前同居逐漸成為不少社會上的普遍現象,許多人認為這是測試雙方是否適合婚姻的「必要階段」。然而,美國「家庭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Family Studies, IFS)一項研究可能會衝擊對許多人對同居的美好想像。
-
調查﹕只有11%美國人相信「三位一體」教義
一項最新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美國基督徒拒絕接受基督教最基本的「三位一體」的教義,引發美國人正逐漸脱離「上帝的真理與生命法則」的影響的擔憂。
-
緬甸地震 敞開的門、施達基金發佈緊急代禱消息
緬甸上週五(28日)中午接連發生兩次強震,首輪為黎克特製7.7級,震央位於緬甸西北實皆省首府實皆市附近,地震波及鄰近多國。在緬甸至少1600人死亡,預期遇難人數將增加,多處建築與橋樑坍塌,多間國際人道組織呼籲為受地震影響的民眾祈禱。
-
香港Island ECC購入著名舊戲院 改造為開放式社區教會
位於北角英皇道423號的新光戲院,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特色,長期被視為北角的一個地標。如今,這座富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將重新被賦予生命——國際教會Island ECC宣佈將其作為永久場地,啟動名為「BoldFaith」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