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曼哈顿华人浸信会主任敬群牧师
孟郊是唐代的诗人,他与贾岛齐名,并有"郊寒岛瘦"之称。他字东野,浙江湖州武康人。著有《孟东野集》。他所写的《游子吟》虽然经过了一千多年,但如今仍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流诵的佳作。
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实这首诗,仔细揣摩发现其蕴含著平凡、矛盾而又温暖三种不同情愫的母爱。孟郊,他内心所吟咏的岂不就是一首《亲恩颂》!
唐朝是中国诗的黄金时代。到了孟郊、贾岛、韩愈的时代,《诗言志》三百篇之后,诗潮逐渐转变。孟郊可称得上是一位开拓唯美派诗风的探索者。他五十岁才考取进士。后经李观、韩愈、李翱诸公的鼎立推荐,才得到了一份判官的职位。他一生穷苦、凄凉,生性狷介,不与人苟合。同时,他也没有陶潜、李白那种达观的心怀。在他惨颜无欢的日子里,除了慈母以外,世上几乎找不到什么人能使他得到一份心灵上的安慰。这首诗中所表达他对母亲的崇敬达到了"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的境地。
首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线不像金银、宝石会闪闪发光。又细又长的线,在慈母的手中,缝成衣服,孟郊穿在身上,长短合身,宽度适宜,舒服可亲。这件衣服虽然不像外袍一样,人人可以望见。却给游子内心一种说不出的温暖。"线"岂不就是象征母亲平凡的慈爱么?这种长年累月的母爱,是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可缺少的。他描绘了慈母游子一个具体的景象。是真挚而又淳厚。这也是孟诗中,"立奇惊俗"的风格。所造的景象,引起人诸多的遐想,含蓄著母子之间好些爱的故事。
中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一种矛盾的爱。爱中的矛盾,往往给人深刻的印象。例如:《闺怨》中"忽见阳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母爱比夫妻之爱更加伟大、更加崇高。诗人把人本性中矛盾的爱,自然的流露出来,同时把他母亲当时的心境也描绘出来了。在那别离的前夕,他母亲一次又一次的叮咛,岂不也浮现在他脑海么?他虽然远离故乡,但是,他却情系母心。
杜甫在《春望》中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李白在《静夜思》中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家书"、"故乡"杜、李这两位诗人的名句,岂不也包含著母爱间接因素,触动人心而铸成的么?孟郊的这两句诗,与杜、李的一样容易理解,不由得会引起人内心的共鸣。可说是达到了"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末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在有些版本中出现"谁知"、"谁将"不同的现象。这可能与贾岛的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推"、"敲"两字之间,贾岛煞费苦心斟酌。孟郊作诗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呢?
日本一位作家,把太阳比作母爱。事实上,冬天的阳光过于柔弱,夏天的阳光过于强烈。孟郊以春天的阳光隐喻母爱,春阳不弱不强,使严冬蹂躏的大地复苏,春回大地。确有他的独到之处。
韩称赞孟郊,说他的诗:"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可见孟诗使富有特色的。他是唐代向著唯美派的方向探索的第一位诗人。
孟郊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挣扎著,晚年又遭受丧子之痛。无庸说他的内心是悲痛的,是孤单的,是凄苦的。在各种不同的打击下,谁是他心灵上的支持者呢?无疑的是,是他的慈母。
母亲如春晖的慈爱,自古以来,不知医治了多少游子的心。医治了唐代的孟郊,也医治了今日的你我。那《游子吟》中的亲恩,是那么平凡,又那么伟大!是那么矛盾又那么超凡!乌鸦尚知反哺,何况人呢?
-
韩国年轻世代对婚姻生育话题感负面 感"幸福"仅9.3%
在本周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韩国年轻一代越来越将"婚姻"和"生育"与"恐惧"、"焦虑"等挂钩,只有9.3%表达幸福。
-
别迷信"同居"能测试关系!研究证实离婚率更高
近年来,婚前同居逐渐成为不少社会上的普遍现象,许多人认为这是测试双方是否适合婚姻的"必要阶段"。然而,美国"家庭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Family Studies, IFS)一项研究可能会冲击对许多人对同居的美好想像。
-
调查﹕只有11%美国人相信"三位一体"教义
一项最新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美国基督徒拒绝接受基督教最基本的"三位一体"的教义,引发美国人正逐渐脱离"上帝的真理与生命法则"的影响的担忧。
-
缅甸地震 敞开的门、施达基金发布紧急代祷消息
缅甸上周五(28日)中午接连发生两次强震,首轮为黎克特制7.7级,震央位于缅甸西北实皆省首府实皆市附近,地震波及邻近多国。在缅甸至少1600人死亡,预期遇难人数将增加,多处建筑与桥梁坍塌,多间国际人道组织呼吁为受地震影响的民众祈祷。
-
香港Island ECC购入著名旧戏院 改造为开放式社区教会
位于北角英皇道423号的新光戏院,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长期被视为北角的一个地标。如今,这座富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将重新被赋予生命——国际教会Island ECC宣布将其作为永久场地,启动名为"BoldFaith"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