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和宣教乃文化中两种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因素。在救恩历史中,君王和先知都是神的仆人,政府和教会都是神实现祂主权和国度的器皿;在一个理想的情况里,两者应有美好的配搭,如鱼得水,相辅相承,完成神所托负管理全地的责任。但在一个堕落的景况里,上述两者之间往往产生不协调,甚至严重冲突的现象;在新旧约中,政教关系的变化,往往对整个社会和民生带来严重的影响。圣经虽不是一本专论政治学和社会学的书,但却提供重要的政教关系原则和模式。
本文并非研究这些圣经的政教关系原则和模式,而是进一步探讨教会历史各时期如何运用这些圣经原则去应对当前的政教关系问题;本文将比较侧重廿世纪的一些理论。
I 初期教会
教会在五旬节成立以后,迅速向外发展,而起初三百多年的教会,乃在重大的逼迫和压力下成长和增长。首先是在本族中之政教冲突,跟著便与罗马政府发生冲突,断断续续的被逼迫了一段很长的时问。
基督徒称基督为主、为神,传讲天国的信息,对罗马君王,他们可以为他祷告,但却不能称他为神、为主,亦不肯烧香崇拜他,而这正是他们遭受严重逼迫的原因。但这种情况到了313年便有了改变,基督教由非法宗教变成了合法的宗教;带来这种改变的君士坦丁,起初是对基督教有好感和尊重,后来成了信徒,促使基督教进一步成为罗马国教。
在这种情势下,成为基督徒不但是光荣的事,而且大有益处;在教会的影响下,国家立法使婚姻制度更坚固和稳定,儿童和奴隶的地位也得到更大的改善和保障,可惜教会为了这些影响力却付上了很大的代价。罗马王开始支配教会,君士坦丁于325年召开了尼西亚会议,并且发令要求接受大会所定下的信条。君士坦丁自己并没有干预教会制定信条的事,可是他的儿子却开始使用权力去修改教会的信条。以后的罗马王亦大大影响教会的信条和行政。
II奥古斯刊
到了第五世纪,政教关系起了重要的改变,罗马主教势力越来越大,教会渐渐被视为地上的"上帝城"在任何地上王国之上。这种思想上的改变来自奥古斯丁的教训,特别是他的〈上帝城〉(The City of God)一书,在这方面的影响最大。
在〈上帝城〉一书中,奥古斯丁在人类历史中探讨二个城的发展,一个是地上城(Civitas terrena),一个是上帝城(Civitasdei)。地上城以自爱为中心,甚至轻视神;上帝城则以爱神轻视自己为主。奥氏以上帝城就是地上的教会,教会就是基督的国和天国。
很多学者认为奥氏对上帝国和地上国的分析不够清楚,对政教关系亦没有明朗的答案,以致在这方面持不同立场的人都能引用奥氏的权威支持不同的论点。奥氏的著作中有时认为政府和教会是二个独立的团体,但二者都是神所设立的,为了成全不同的弁遄A有时奥氏以为君王的权力在教会之上﹒有时奥氏又以为教皇的权力应在国家之上。中古时代(600至1500年)的教会则采纳了奥氏著作中教皇权力在国家之上的看法,而东正教则一直处于国家权力之下。
III中古时代的天主教
当罗马帝国逐渐衰亡,罗马主教成为欧洲的属灵领袖,在没有强有力的罗马君王时,罗马主教兼管国家大事。799年,罗马王俯伏在教皇脚下表示效忠的事,更成了教会权力到达新高点的象征;这传统维持了足足一千年,直至1808年拿破仑加冕时为止。
这段期间罗马天主教在政治上的得势,得力于奥古斯丁的教会观,在奥氏的观点中,教会是神施恩给人的唯一途径,在教会以外,没有其他蒙恩得救的方法,因此教皇对付不就范的君主和国家的最重要武器就是运用革除会籍的权力。例如在1077年,贵格利七世(Gregory VII) 革除亨利四世的会籍时,亨利被迫在风雪中站立三日,等待教皇赐下赦罪令。约一世纪之后,教宗依诺森三世(Innocent III)宣称教皇如太阳而君王如月亮﹒因此君王的权力不但在教皇之下,而且源出于教皇。
就如Walter Hobhouse 在The Church and World (p.208)中指出,中世纪的这种政教关系,并没使世界走上基督化的道路;相反的,却使教会世俗化,而且这种教会管制国家政权的模式,亦不合新约圣经的原则。
IV改教时代
马丁路德在1520年被罗马天主教革除会藉,不得不对政教关系作出新的衡量。一方面他的改教运动需要德国列王的支持;另一方面亦因当时的德国农民在1524年因争取社会和经济权益,引起叛乱。路德要求德国诸侯起来平息这场叛乱,路德亦认为君王有权去维护真理和解决教会的纷争,这带来了路德宗政教联盟的立场。至于路德以为官长本身有权柄管理教会,或是官长此种权力乃由教会所赐予的,则成为学者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无论如何,路德把教会交托在国家政府的保护之下。
同时在马丁路德的二个国度的观念中,神国的子民不需国家的权力和法律的干预,但地上国度则应用武力去克制非基督徒的犯罪行为。路德又以为神国子民在地上国度中应甘心忍受不公平的待遇,但同时世俗的权力亦有其限制,政府不能干预信仰,当政府干预信仰时,信徒可以不顺从,在On Secular Authority To What Extent It Should Be Obeyed一文中,路德说:"在有关灵魂得救的事情上,祇须接纳神话语的教导。"暗示政府无权过问属灵问题,路德认为政府是人堕落后神才为阻止罪恶和维护公安而设立的;这与亚奎拿的天主教思想不同,因他相信政府是人未堕落前天然本性的要求。
加尔文的政教观念亦与中世纪的天主教思想有基本的分别。天主教认为教会有支配政府的权力,而加尔文认为属灵的境界比世俗的境界高超,因此教会可以给政府教导和提醒,但教牧人员却不应控制政府或支配君王;但同时加尔亦强调君王和社会应接受教会的引导。在瑞士的日内瓦,加尔文的教牧人员不但负责教导宗教事宜,同时对政治和家庭生活提供道德上的指导。
就政府而言,加尔文认为君王和官长从神直接领受权柄,而非透过教会(如天主教所教导),但同时良好的基督徒官长必须听从教会的指导,官长的职位并非来自教会,但如何执行职务,则必须听从教会。加尔文派认为国家的法例亦即神的法律,因此国家法例肯定是维护加尔文派的教会。不过,在加尔文的观点中,君王并非教会所指派,而是神所指派,处理国家的事。
加尔文一方面同意马丁路德的见解,认为政府的存在是堕落之后才需要的,但同时加上一个比较积极的观念,认为政府除了防止罪恶外﹒还有提供国民福利的责任(但亦非近代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的先驹)。
第二页 — 第三页 — 第四页(完)
-
香港Island ECC购入著名旧戏院 改造为开放式社区教会
位于北角英皇道423号的新光戏院,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长期被视为北角的一个地标。如今,这座富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将重新被赋予生命——国际教会Island ECC宣布将其作为永久场地,启动名为"BoldFaith"的项目。
-
温伟耀博士的信仰思考(下)五十年来每天与创造上帝同行
拥有丰富科学、哲学研究背景的72岁基督徒学者温伟耀博士回顾自己寻找宇宙真理的五十年时,将他对宗教的思考总结出五点,并向多伦多华人分享。
-
华人AI专家Moses Wong访谈(三):AI自主意识 x 全球风险
上篇《AI专家Moses Wong访谈(二):人工智能的"属灵维度"》里,《基督日报》记者与基督徒AI专家Moses谈论了特别的课题——AI的属灵维度。今次他与记者一起探讨AI拥有自我意识的可能性、为么AI具有不可掌控性,以及世界各国对超级AI的共同应对之策。
-
AI专家Moses Wong访谈(二):人工智能的"属灵维度"
人工智能会有"灵魂"的维度吗? 作为基督徒,Moses今篇还会以具科学性的"属灵维度"的层面,从少为人注意的角度,为我们探究有关AI与"外星的智能"、属灵存在(Spiritual Beings)等等的关系。
-
卡钦斯博士:青年人比我们想的对耶稣更开放
尽管不少教会年青人正在减少,但根据巴纳研究所(Barna)的研究,美国77%的Z世代表示愿意学习耶稣的教导。教会有机会吸引这一代人,但前提是——与他们互动的方式需要改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