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教育遗爱中国 以爱转化人心灵

基督教教育遗爱中国 以爱转化人心灵
基督教教育遗爱中国 以爱转化人心灵

何谓基督教教育?传教士对当代的中国基督教教育起了甚么作用?今天在中国人心中留下甚么深刻印象?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吴梓明在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礼拜堂证道时指,教育工作是以爱心转化人心灵。

吴教授直指,"基督教教育就是一种帮助人转化生命的教育,就是劝人悔改、帮助人提升生命的素质、结出圣灵的果子。正如使徒保罗在加拉太书 5章22至23节说:『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和节制』。"

他以过往在国内服侍的经历阐明何谓基督教教育。吴教授三年前往国内考察有关中国教会大学的历史令反思,二百多年来,基督新教传教士为中国带来怎么样的基督教教育?今天在中国人心中留下甚么深刻印象,以及对中国社会具甚么深远的影响力。

学者记念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教育热忱

吴教授表示,19世纪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建议用庚子赔款为中国人兴建大学,提升中国人民的教育水平,并于1902年发动兴建山西大学堂。

专门研究李提摩太与山西大学的中国学者李雅诗、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史专家加拿大许美德教授(Ruth Hayhoe)、博士论文研究李提摩太对中国教育与改革的美国学者Eunice Johson,三人2011年同到英国伦敦李提摩太墓前参拜这位英国传教士,记念他在中国推动基督教教育的功劳。

李雅诗更引述Eunice Johson在当时所说的话:"我希望有一天,当华人学生想及中国高等教育之时,他们不会忘记传教士在现代中国及其大学教育中所曾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亦衷心盼望这些传教士在他们的工作上所表现的热忱、坚毅、及信心,能够激励年青的华人学生,有同样的信心、排除万难、追寻实现他们的梦想。"

实践基督服务精神生命影响生命

吴教授又指,2016年他在国内重遇已是91岁金陵女子大学的校友甘克超,她亲身见证新中国的建立、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沧桑岁月,仍没忘记基督教教育对她的影响。

吴教授引述甘克超的说话指,金陵女子大学的校训是"厚生"是指人的生命不仅是要活下去、更是要活得精彩、活得丰盛的生命。她解释说:"『厚生』(abundant life)是『丰盛的生命』,就是能够帮助自己和别人,实践基督服务的精神,以生命影响生命。"

基督的爱转化中国人民生命

吴教授又举例,他在2017年到武汉华中师范大学访问退休校长章开沅教授,章开沅本来是辛亥革命史的专家,现成为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的专家。

章开沅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传教士当时奋不顾身地救护中国的人民,并确凿地说:"『基督教就是爱的宗教』,教会学校让他学会了『教育的灵魂就是爱,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基督教教育就是一种表达基督的大爱和服务精神的教育,是透过基督的爱而转化中国人民生命的教育。"

教育是以爱心转化人心灵

吴教授祈盼,今天的信徒在其工作岗位都能够认识清楚"基督教就是一个爱的宗教",在教会内以爱心建立团契;在教育的场所中实践基督教教育。

他并重申:"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就是一种『以爱心转化人的心灵』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