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王永信牧师:一辈子只为还福音的债

王永信牧师
王永信牧师

世界华人福音运动领袖、大使命中心创办人兼荣誉会长王永信牧师于美国西部时间2018年1月4日早上8时56分在旧金山湾区家中安息主怀。

王永信牧师曾在新视福音传播制作的节目中,分享他的生平及事奉。

欠债与还债

王永信牧师1925年出生在北京,一辈子做过不少大事,有人说他有先知的眼光,有领袖的风范,有人说他是实干家,是拓荒者,但他自己说不过是个还债者,原因可追溯到100多年前。

"我是个老式的家庭,我从三代以前就在河北省的保定乡下,在一个小村庄,19世纪末大清王朝虽然风雨飘摇,从小看见祖母裹脚,还要做粗重工作,每天挑两桶水。看到内地西方宣教士向镇内村民传福音。"

王永信的祖母织针线绣花功夫不错,替宣教士做活。王永信看到宣教士行为见证很惊讶,例如宣教士入屋开门,先让太太进入,在中国人的社会不可能这样,祖母也跟宣教士学习查经而且受洗。村长知道后不准她在村里打水,王永信的家庭从他的祖母就为了信仰付了代价。

"我的家庭是村庄里唯一信主的,几年后村里有了第二家信主,两个基督徒的儿女成婚,他们就是我的父母。祖母让女儿放弃裹脚,新时代的女子要谢谢宣教士们的功劳。"

宣教士们盖教堂开医院,建学校,戒鸦片。义和团起乱,见宣教士就杀。西方宣教士和他们的妻儿250多人被杀。二万多华人基督徒遇难,所以王永信认为今天华人基督徒绝对不能忘记这个恩典。

王永信的父母离开乡村到北京工作,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我的父亲从小就督促我们读英文,每天早上站在园子里读英文给我们听,春夏秋冬就是这样,很严格。父亲在政府工作家境富裕,住在北京的大宅门,穷人望而却步,但我家很特别,流浪儿也被请进去,在北京街头上常有些无家可归的小孩子,母亲就带回家,有时一手拉著两个,多半都是残废的,最多的时候孩子有50人,于是正式向市政府登记成立孤儿院,叫做『基督教孤儿残废院』。"

少年的王永信一方面看到宣教士的爱心见证,另一面看到列强对中国的欺压,心中充满不平。将来能在国际讲坛上痛斥列强。1936年他的想法改变了。"我真正的重生得救悔改认罪,是宋尚节博士到北京来,我11岁的时候,宋尚节要我过来跪下,我就跪下信主。我们全家是去王明道先生的教会做礼拜,母亲在教会被选为女执事,我参加主日学被选为班长,所以我自小得到这两位神重用的仆人造就和指导。"

王永信看见列强入侵中国,兴起战争,觉得福音才是兴国之道。1953年他成了全职传道人。"任何一个人不管是那一国,那一族的人,没有听见福音,保罗都感觉到欠他的债,我是基督徒,也是传道人,为什么我没有那么强的感觉,后来我明白因为保罗更爱主,更觉得福音的宝贵,更觉得没有福音的人可怕命运,保罗是宣教者,所以我学习他的榜样,特别注重未得之民,还债的感觉后来越来越强。"

还债的心态成为王永信一生宣教最大的动力。

还债的脚踪

神给了他特别的恩赐,不仅是洞察先机的思想者,也是亲力亲为的实干者,例如60年代办"中信"、70年代办"华福"、80年代参与"世界洛桑",看到这个时代的需要,他就去做。世界各地华人信徒都看到《中信月刊》,月刊在世界各地发行40多万份。

"我去了印刷厂学了两个月印刷,第一期的中信月刊是自己写稿,自己做排版,自己印刷出来。"虽然机构入不敷支,但仍有很多人加入,他们欣赏王永信,不但是有大异象的人,写文章的人,讲道的人,他也是大事也做小事也做的人,30多公斤的邮袋与同工一起搬到邮局去。有一次在德国遇到几位来自贫困国家的传道人,他就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他们,自己没钱坐公车,就走了两个钟头回去旅馆。在他的办公室墙上是一幅世界的地图,每天思想普世和上帝的工作。

70年代初王永信推动华人福音运动,1976年举办首届华福大会。华福最大的目的,就是促进普世华人教会,让福音工作加强广阔和加速。

有不少人反对他的工作,他觉得做一件事情为众教会,不能够因为几个人的误解就停止,"那就正中魔鬼的下怀,我练习在主的面前诚实地省察自己,或者人的说话只占20%,但神会藉著这个人来提醒你。"

华福运动的成效如何呢?当时海外华人教会只有100多间参与宣教,40年后积极参与宣教的达到一千多间。

勇接重担

离开华福中心后,洛桑福音大会是全球最大的基督教领袖会议。1974年在瑞士洛桑举行第一届大会,1987年洛桑大会邀请王牧师做国际主任,有史以来,华人牧师第一次承担这样的重任。

"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担任普世重要的职位是事奉神的太宝贵的机会,而且责任重大,每个国家的眼睛在看这个中国人怎样做。全世界的教会都是我的债主,我在还债,要对得起他们,用这个服侍新世界的教会,有更多的连接,我有机会跟神重用的仆人同工,例如,葛培理牧师、斯托得牧师。"

1989年7月王牧师在第二次"洛桑世界福音大会"召开,显示宣教重心转移向东南亚,他在讲坛上向来至173个国家,4,300位领袖坚定有力地阐明坚守圣经权威的立场:圣经就是神的话。

洞察先机

王牧师说:"在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看见世界有很多的改变,无论政治、经济都急速改变,所以我们看到时候到了,要赶快努力传福音。"

他开始了"大使命中心",90年代苏联解体之前,王牧师已经进入这个铁幕的国家,成为第一位华人宣教士,在苏联解体时,百姓的心灵非常空虚,对福音开放。王牧师说:"每次去都是向华人,也向外国人传福音。"有一次,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通宵坐夜车,当时社会治安很危险,王牧师带著年轻的同工,每星期去三次,看到他的感召力很强,在莫斯科的商场里面传福音,有一天王牧师在地铁遇到一位华人,那位弟兄不但接受了主,还把王牧师带到他经营的小旅馆去,里面坐著四五十位华人,听完王牧师传福音后也都接受了主。

王牧师更看到远象。60年代中期,地球同步卫星刚试验成功。王牧师已看到电视越洋传福音的潜力,撰文介绍这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提醒教会需要电视专业人才,他也是华人基督徒当中最早拍摄福音电影的先驱,策划拍摄过蔡苏娟女士的故事《暗室之后》。80年代明道先生刚出狱,王牧师就带著摄影机赶到上海,拍下王明道夫妇的音容相貌,这珍贵影片已成为海内孤本。

上世纪80年代,大批中国大陆的留学生来到美国,王牧师抓住时机,开办中国学人培训营,王牧师说:"希望他们学成回国,可以作主的见证,成为主的精兵。"

王牧师看到美国人背离神的危机,在道德、经济上,跟他们的信仰有很大的关系,美国教会不断向社会让步,王牧师写了一本书叫美国归向真神,书名叫《America return to God》,这是华人教会第一次对主流教会的关怀,印了50万本,寄给所有美国参议会、众议会、大学校长等,但受到不少漫骂,王牧师却绝不妥协、愈战愈勇。在他身上,仿佛看到宋尚节博士传扬真理的高声呐喊、王明道先生持守真道的风骨。

2004年,王永信在美国洛杉矶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大游行,维护婚姻家庭,他在大会上呼唤美国社会悔改回到神的面前。

2013年他又写了一封公开信名为「美国之死」,再次向美国发出警告,回归真神。在互联网的世界,王牧师也重视这个无远弗届的媒体,例如电子网络、脸书,认为一切都是神给我们的工具。他在公开场合说:「这些工具变成不是为神传福音,而是为世界享乐、为犯罪,这是教会的羞耻,我觉得羞耻。他更说:「我有一个梦,推动美国的华人教会,有一个网络福音工作的大联盟。」

王永信牧师在哪一代人来说,站得很高,他的属灵生命对年轻一代影响很深,对圣经的学识、西方教会和世界的了解,是这代人赶不上的,他的作为,成为我们的榜样,向著标竿直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