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社交媒体流行之后,为了节省时间和方便沟通,网络交流的缩写语(acronyms)应运而生。无论在电子邮件、短讯或社交网络都会被广泛使用。特别在年青人圈子,更加普遍流行。
作为父母,假如你知道"LOL"(Laugh out loud, 大声笑) "TTYL"(talk to you later,容后再说)、"POS"( parent on shoulder, 家长在旁边)...或许自以为追得上潮流。可是当一般家长知道子女使用的缩写语所代表的意思之后,才恍然大悟,甚至震惊不已。
根据一位网络安全教育专家桂姫缔(Katie Greer) 研究发现,缩写语在青少年圈子广泛流行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大部分的青少年都相信他们的父母开始注意或或干涉他们的网上活动,为了隐藏内容,避免父母知道,缩写语便成为他们一种特有的沟通密码。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2月9日一篇报导文章,列举了二十多个年青人的缩写语,提醒父母必须留心的。因为这些缩写语的真正意思,可能意味着一些危险讯息,内容甚至与性、酒精、毒品有关。其中列举一些如下:
IWSN - I want sex now (我现在需要性)
GNOC - Get naked on camera (在镜头前裸露)
CU46 - See you for sex ( 等待你的性行动)
CID - Acid ( 毒品)
Broken - Hungover from alcohol (酒后不适)
KOTL - Kiss on the lips (亲嘴)
WTTP - Want to trade picture (想交换相片)
DOC -Drug of choice ( 毒品选择)
420 - Marijuana ( 大麻)
53X - Sex (性)
9 - Parent watching (父母在看)
PIR - Parent in room (父母在场)
事实上,青少年圈子的缩写语日新月异,父母未必能亦步亦趋,若遇上难以理解的缩写语,固然可以随时上网寻找答案,但也不是百分百凖确,因为不同的圈子和对象,可能有不同的解读。所以教育专家建议父母,最好还是能直接与子女沟通和查问。除了得到确实的资讯之外,更重要是让子女知道父母的关注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