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韩国拥有超过1,700家店的Bon Juk"本粥"是韩国饮食国际连锁第一品牌,创办人崔福伊11月27及28日于影音使团举办的"舌尖上的奇迹"见证布道会,分享创业历程中见证神如何把"软弱"变成"刚强",共300多人出席,3人决志信主。
会长是耶稣 管理是听从和顺从
崔福伊在见证会上称自己为"企业家宣教士"。
她直言:"『本粥』的会长是耶稣基督,公司做所有重大决定前,一众管理层都会聚集祈祷室等候上帝的指示,即使得到的回应与自己的计划南辕北辙,依然选择听从神的意愿。"
崔福伊特别提及听从和顺从的分别,"听从是先聆听上帝的声音,需要倒空自己、放下骄傲,时刻警醒,好能分辨上帝的意思,再谦卑服从。"
她指,这个过程很难做到,但感恩上帝早年在艰苦岁月中磨练意志,从富有、破产、负债、患上抑郁症、徘徊自杀边缘、绝境中悔改、呼喊耶稣、重新建立事业、陆续扩大企业版图;高低跌宕的人生中,明白人若离开耶稣基督便什么也不是,与主同行,什么苦难也能跨过,而"软弱"、"与主同行"这两大要素便是"本粥"的成功秘诀。
"软弱"三层次 企业支援残疾病患儿童
崔福伊又指,"软弱"分三个层次。第一:粥的"软弱";自古以来在韩国饮食文化中,粥是不被接纳的,因为吃粥意指贫穷和生病,而现在"本粥"却成为韩国食品的象征。崔福伊表示把软弱全面交给耶稣,无论怎样也能发生神迹。
第二是人的"软弱"。崔福伊表示,神利用她的软弱,训练她变成刚强的人,崔福伊结婚后因丈夫事业非常不顺利,只好跑去亲戚家借钱,某一次当面受到奚落,于是她在神面前下定决心,以后不再问人借钱,并求上帝赐恩典给她,她愿意把赚到的都分给贫穷的人,后来丈夫事业好转,更拥有400多家化妆代理店。
她指,那时一心只想更富裕,忘记了当初向神的祷告去发展慈善事业,吃喝玩乐,慢慢懒惰不去教会不再祷告,后来韩国金融风暴,一夜间由富商变成乞丐,所有连锁店全部倒闭,丈夫负债累累,到处躲债,家姑更变卖家里所有物品。那一刻,她终知错,每天祷告向神悔改。
崔福伊忆述,当时更患上抑郁症,崩溃的精神状态令她徘徊在自杀边缘,觉得自己被遗弃,毫无价值,脑海中想的都是负面的事,说的全是否定的话。然而家姑依然坚持每天祷告和赞美神,并告诉她"祷告的家庭是不会灭亡的,在苦难中也一定有神的恩典"。家姑的话令她感到非常惭愧,她向神大声呼喊至喉咙沙哑,彻彻底底向神悔改。
后来,崔福伊和丈夫开始摆地摊售卖面包和饼干,经常被警察追赶,情况极为落泊。
在回忆中,崔福伊指每一次烤面包都是经历神的时刻,前一天生意很好,下一天却门可罗雀,让她明白即使一块饼,没有神的祝福也是卖不出去的,神有绝对的主权控制人的生死祸福,因为尝试过贫穷的滋味,才明白神是一切物质的供应者,骄傲的她慢慢学懂谦卑,屈膝在耶稣面前完全降伏。自此,她明白做生意的核心,便是与主同行,神让她学习以食物祝福人,要成为神所使用的器皿去荣神益人。
崔福伊重申自己是"企业家宣教士",因此随著"本粥"的发展,她成立了"本爱基金会"支援残疾病患儿童,支援海外儿童教育事工,还有创立海外宣教机构,照顾海外宣教士。
崔福伊表示:"宣教士是渔夫,『本粥』便是渔船。"
忍耐生盼望 耶稣是盼望根基
至于"软弱"中的第三个层次,崔福伊指是"本粥"第一家店的软弱;因为经费原因,她只能在一条很偏僻的巷子,人流稀少的地方开设第一家店,那里的环境非常恶劣,而且每天只能卖出10碗之内的粥,根本支撑不到7个人的家庭基本开支,"放弃"两字每天浮现在脑海。
后来神引领她与丈夫改变宣传手法,知名度慢慢上升,越来越多人排队吃粥,但因为人手有限,而且每一碗粥都是独立烹调,导致出菜时间太慢客人流失的情况。及后神训练她营运管理,从此以后,"本粥"事业一飞冲天,从每天卖10碗粥到现在每天卖15万碗粥。
崔福伊勉励观众要明白上帝训练人的方法,忍耐生盼望,苦难中更能看到神的能力,不必忧虑或对目前状况感到悲观,尽管把一切交给主耶稣,因为耶稣是一切智慧的根源,一切盼望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