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与政治

经文:罗马书13:1-7
作者:陈佐人牧师 归正学院院长

基督徒应该有什么政治立场?基督徒的政治立场就是没有政治立场。首先这不代表基督徒是骑墙派或对社会民生不闻不问,相反而言,,正正因为基督徒关心社会、承担国族,,所以基督徒没有一套指定的政治立场。因为基督徒心所系的乃是整个民族与国家。其次, 基督徒的政治立场就是没有政治立场,因为基督徒没有政党立场。譬如基督徒本于圣经的立场会支持国家民主公义的发展,但是这不代表基督徒一定要投身某一派的民主运动。基督徒的政治立场就是没有政党立场,因为真正的政治乃是"众人之事而"非某一党派之事。第三,基督徒没有政治立场,因为教会没有政治立场。教会必须要关心政治,因为政治乃是"众人之事而",我们要在其中作盐作光见证上帝之公义与仁爱。教会也必须要论政,因为透过评论社会与政治事件,我们可以申明圣经之真理立场。但是教会却不会投身政治运动,特别是教会不会指令教会成员采取划一之政治立场。

为什么基督徒的政治立场就是没有政治立场?归根究底,这是因为圣经没有启示一种单元化的政治立场。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 (Let every person be subject to the governing authorities, for there is no authority except from God. NIV)。此段经文常与"使徒行传"5:29并列来读:"彼得和众使徒回答说,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We must obey God rather than any human authority. NRSV)。

由此产生了一种全面的圣经神学,避免了断章取义的片面式读经。由此观之,一套全面的基督教政治神学必须要建基于多方面之圣经经文,亦因此显明圣经中论及政治之经文之多元性。主耶稣一方面极力抗拒犹太人要立他为王的政治化运动,另一方面耶稣在面对执政者时却表现出威武不能移的气魄。 他对彼拉多说,"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辨我。"(约19:11),耶稣甚至更直接对掌权者提出批评, 称希律王为"狐狸"(路13:32)。总的来说,圣经作为上帝的启示,是一种系统性但非系统化之启示,故此我们不能按字面的意义,直接将经节应用于时事政局之上。正如莫劄特之音乐或莫内之印象派油画均需要后世学者来作系统化之解释,同样圣经作为本真之启示,亦需要我们加以系统化之整理,才能应用于现世之政局之中。因此断章取义地将圣经关联于政治新闻是最危险之事。从此种整合性之角度来分析"罗马书"13章,我们可得出基督徒三项面对政治之原则。

第一,对政权的顺从(Submission)。首先,因著基督徒没有特定的政治立场,所以基督徒可以顺服任何的执政者,因此新约圣经累次强调要顺服掌权者,"罗马书"13章不是唯一论及顺服掌权者的经文,同样的教训亦出现于"彼得前书":"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因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藉著自由遮轻c毒,总要作神的仆人,务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2:13-17,另参"提多书"3章)。

为什么基督徒可以顺服掌权者?罗马书在此强调"因为他是神的用人,是与你有益的"(v.4a),"他是神的用人, 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v.4b),"因他们是神的差役,常常特管这事"(v.6)。"用人"一词原文是"执事"(diakonoi),反之,使徒保罗常自称为"仆人"的原文则是"奴仆"(slave)。用人只是与主人保持个别工作的关系,但奴仆或奴隶则是完全属于主人,用人只是在工作时间听从主人,但奴隶不论是工作或休息时间,都要完全服从主人。由此观之,本段经文描述掌权者为"用人",表明他们只是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上为上帝的仆人,但他们不是完全属于上帝,更不能代表上帝的权柄。故此本段经文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相对化含意:经文愈强调要顺服掌权者,便愈将掌权者的权柄加以相对化。掌权者只是上帝的临时工人,甚至不是完全属于上帝的奴仆。故此他们没有绝对的权柄,,亦因此基督徒可以顺服掌权者。

2. 对政权的批判(Critique)。因著执政者是上帝的用人,故此基督徒要顺服掌权者,同样因著执政者是上帝的用人,故此基督徒要批判政权,而批判的准则是上帝绝对的权柄。罗马书13章一方面肯定执政者的权柄,另一方面又将地上的权柄加以相对化。因此基督徒应该以上帝的权柄与真理来批判地上的权柄。当基督徒按著上帝真理的亮光来论政时,便产生了基督徒的政治观。基督徒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历世历代基于圣经真理的政治观,其中的代表者之一为林肯所说,政府乃是由人民组成(by the people),属于人民(of the people),为人民服务(for the people)之政府。林肯之言清楚界定了政府的基础、来源与目的。另外林肯亦指出"the best government is the government that governs the least"。由此亦限定了政府的权柄,以免政府过份干预个别公民的生活。基督徒一方面不需划一地投身政党,但另一方面基督徒应积极议政,、论政、评论政党的政纲、借此表达圣经的原则,正如昔日的希伯来先知,如先知阿摩司与弥迦,以上帝仆人的身份评论朝政,见证上帝的公义。

3. 对政权的改革(Subversion)。 最后,基督徒不单要顺服政权、评论政事,更要影响政治、改革社会。罗马书13章说要"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但是如果基督徒要顺服现任的政权,那基督徒是否也应顺服未来的政权?包括以革命推翻旧政权的新政权?由此观之,罗马书13章是极具"颠覆性"的经文。一方面强调要顺服掌权者,但另一方面,又将所有的权柄澈底相对化。从此"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由此产生了改革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力量。但是基督徒应如何改革社会?圣经又有何根据?

最佳的例子便是使徒保罗。保罗身为罗马帝国公民,目睹当时候的社会颓风与奴隶制度。但他没有揭竿起义废除奴隶制度。在"腓利门书"中,保罗吩咐同工腓利门重新接纳那逃跑的阿尼西母。 他道,"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这也不拘是按肉体说,是按主说"(v.16,另参歌罗西书3:22-24)。罗马帝国的消亡与奴隶制度的瓦解,可以说是始于保罗的这一番话。上帝的真道是最大能的兵器,能消毁一切的极权与霸权。所以基督徒不是以政治为中心乃是以上帝的话为中心。我们必需本于上帝之道来过我们的生活,更需本于上帝之道来关心政治,借此在今生作上帝真理的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