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出版、校对和创作带来颠覆性的创新。然而,人工智能参与写作引发了可信度、版权和神学的争议。本报专访福音证主协会总干事冯肇熙社长,他认为在基督教界重点是如何保持可信度并负责任地教导和灵命培养。
人工智能在出版界的应用日益普及,不仅可以分析作者过去作品的销售情况、知名度和对媒体的影响力,还能研究同类型产品的销售情况、投资回报率、定价销售手段以及新媒体主播的影响力等。此外,人工智能革新校对系统,有效地检测错别字、异体字甚至敏感字,从而提高校对的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还在插图和绘本领域带来了颠覆性的创新,根据故事剧本可以自动生成漫画故事情节,独立完成漫画书籍,从而创造出新的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
人工智能介入出版:可信度与版权争议
至于基督教出版界,人工智能也对现况和未来发展产生了影响。在基督教联合书展本报专访筹委会主席、福音证主协会总干事冯肇熙。他透露在4月代表出版学会参加伦敦书展时发现,外国出版商在应用人工智能方面走在前列。例如,电子书店Kindle已有770本书是由真人和ChatGPT合作完成,这些书籍将知识资料与议题结合,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然而,这也带来了写作和技术方面的讨论,例如人的可信度和版权问题。人工智能的学习速度必然比人类快,这使得它参与写作变得更加复杂。
冯肇熙表示:"人工智能进入出版界所衍生的问题不仅仅是它参与了写作,更重要的是它如何参与。这不仅是基督教界面临的问题,整个出版行业和全球的出版人都在讨论。"
对于基督教界来说,人工智能对堂会、牧养和信息三个方面的影响较大。在信息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或平台发放信息,例如转型阅读纸本书籍的模式,这对整体的牧养有著重要的贡献。
神学创作难以人机合体
当被问及出版未来是否会发展到"人机合体",例如人与机器合著一本书时,冯肇熙认为目前尚未见到这种情况的出现。即使出现了,也不必感到惊讶:"出版社、出版单位和版权持有人更关注的是可信度,因为他们需要对所出版的内容负责。在基督教场景中,教导和灵命的培养与个人成长密切相关。"
相比之下,坊间对于海量信息持开放态度,但在基督教界,有了真理的存在情况就不同了。这并不是在讨论ChatGPT是否具有真理,而是在讨论为甚么基督教仍然有一批作者。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神学角度都不同,形成了广阔的光谱,为大家提供了讨论的空间。
ChatGPT可以用理性和知识性的方式处理问题,但人类是否能够创造出新的作品,特别是在神学方面,这是基督教出版和坊间出版在应用人工智能方面的一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