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督徒信主后仍要在地上生活,信仰路虽是漫长,但因著信仍有信心走下去。宣道会北角堂候任堂主任周晓辉牧师从希伯来书11至12章鼓励会众,走信心路如毅行者。
信念、想法、行动、结果
周牧师首先指出,希伯来书是信心英雄榜,亚伯受试验献以撒、挪亚建方舟、摩西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过经海等。"不过,经文重点不是叫我们模仿他们去做,他们的经历都只一次,过红海都是一次,信徒常说我不是英雄做不到,其实不是要跟他们学效其行动。"
周牧师提出以人类思想方程式来理解该经文:"我们要先有信念,然后生出想法、行动,最后产生结果,所以人持守甚么信念才是最重要。"
他解释,"亚伯拉罕献以撒来自信念,就是即使以撒死,上帝都能叫人复活,有了想法,然后行动。"
还有,"以撒因著信,就指著将来的事给雅各、以扫祝福。约瑟因著信,临终的时候,提到以色列族将来要出埃及,并为自己的骸骨留下遗命。"(20、22节)
周牧师指,他们都是因著信念而行动。他以台湾近日九合一大选结果"绿地变蓝天",台湾民众因政局移民离台数字上升,香港人就因政治环境离港移民去台湾,他质疑:"究竟人持著的信念是甚么?政权?力量?甚么是力量?好像星球大战的原力?"
"因著信"即"因著证据"
那么,信念是甚么?怎样定义?
周牧师表示,信念来自信心,信心来自两层次。他从希伯来书11章1节指,第一是从过去到现在出现了的事;第二是未曾发生但从过去之事成为证据。
因此他指,"信"是等于"明显的证据",若用"因著证据"代入"因著信"来看经文便会清晰经文的原意,如:"亚伯拉罕因著证据(因著信),被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这便是那欢喜领受应许的,将自己独生的儿子献上。"(11:17)
"因著信"即"因著把握"
至于"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11:1),周牧师指"实底"即是"有实质的东西在手"。"因此,重点不是发生的事件,是事件的发动者:神,祂给人一种把握。"
周牧师又鼓励会众用"因著把握"代入"因著信"读入经文:"亚伯拉罕因著把握(因著信),被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这便是那欢喜领受应许的,将自己独生的儿子献上。"(11:17)这就清晰了解希伯来书的教导。
另方面,周牧师指出,"信心不是成功神学所说,祈求甚么型号的汽车神就给一样的车,这只是力量如坊间的所指人内在力量。"
最后,周牧师重申,信徒所行的是信心的路,行过的人在上帝那边等待我们,如毅行者有早或迟到达,但最终在终点汇合,并盼望信徒遇试验知道怎样行,以致有信心一直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