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著名圣诞歌曲《平安夜》(Silent Night)面世200年,美国纽约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率先举办纪念音乐会。该首名歌由奥地利神父创作,经辗转流传后世,抚平人的每颗心灵。
《平安夜》抚平人每颗心灵
纪念音乐会于11月27日在三一教堂庭院的纪念碑前举行,由多个合唱团演绎多种语文版本的《平安夜》。奥地利合唱团先以原文德语演唱《平安夜》(德语: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随后三一教堂合唱团轮流以法语、西班牙语及英语逐节轮唱。
当户外演唱结束后,会众相继步入教堂继续欣赏奥地利合唱团演唱其余曲目,最后以《平安夜》的另一诠释版本结束。
女歌手弗龙图尔表示,《平安夜》的信息直接及语言简单,唱出人们心底的想法,这是令诗歌流行的原因。
奥地利驻纽约旅游办事处发言人皮希勒(Sigrid Pichler)亦指,《平安夜》抚平人的每颗心灵,诗歌既简单又能表达出平的讯息,是"全世界都需要听的歌"。
《平安夜》第一场的演出
《平安夜》带给人和平、安祥、恬静、喜乐的心情和气氛。该诗歌由罗马天主教神父莫尔(Joseph Mohr)于1818年圣诞节前夕创作。
莫尔出生于奥地利萨尔斯堡,童年已是活泼的儿童合唱团团员,1815年受封为神父。
他于1818年到阿尔卑斯山谷一座新建小教堂当神职,新到任的莫尔独坐在教堂内想到圣诞节来临但教堂的风琴却坏了,必需写下合适的诗歌作庆典之用。当他远眺窗外,白雪皑皑晖映山壁,从悠静的夜景中,他似乎看到当年救主降世的情景,于是他振笔疾书写下了《平安夜》。
翌晨,莫尔把其创作带给当地小学校长兼好友格罗伯(Franz X. Gruber),格罗伯看诗后欢呼:"这正是我们一直想要的圣诞诗,愿我们的神受赞美!"脑中立时涌出美妙的旋律来配合该诗,他们兴奋地练习著,格罗伯用吉他来伴奏,当晚他们的合唱深深地感动了会众。
传递过程辗转
数月后,邻村的乐师前来修理风琴,修毕请格罗伯试音,格罗伯就奏出《平安夜》,乐师为美妙的音乐感动,央请格罗伯给他一份抄本带回家乡后,把它当作民谣教孩童唱。
当时村中有一位做手套的商人,其四个女儿都具有优美的歌喉,有次被邀请至德王御前献唱,德王腓烈第四听到《平安夜》后大受感动命令全国今后庆祝圣诞时,都要把《平安夜》放在第一首,并查访原作者。
经过辗转的查访和追踪,终于找到格罗伯,可惜莫尔已经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