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公布促成世界首例基因编辑(gene editing)婴儿,各国科学家纷纷谴责指有关研究严重违背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内地122位科学家亦发声明强烈谴责。
内地122位科学家发声明强烈谴责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团队促成一对经基因编辑的双胞胎女婴诞生,贺建奎并在将来港出席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的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经基因编辑、对爱滋病免疫的女婴于11月在内地健康诞生。消息传出后引起国内外学术界震惊,引发伦理争议。
由于基因编辑技术涉及伦理问题,亦未获中外官方许可。内地122位科学家在新浪微博"知识分子"帐号上发布联合声明,强烈谴责贺的实验。
该声明直指,进行人体验是"疯狂",而且存巨大风险。该项技术并非创新,全球生物医学科学家都不做,皆因"涉及不确定性、巨大风险及伦理问题"。
声明强调,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的行为,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生命之源是父母还是科技?
其实中国科学家早在2015年4月已发表科研报告,在人类胚胎进行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在学界掀起很大反响。
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客座教授吴庶忠博士曾在明光社《生命伦理双月刊》发文指,修改人类胚胎基因违伦理。
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UNESCO)通过的《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第十一条指,"违背人尊严的做法如用克隆技术繁殖人的做法是不能允许的"。
吴庶忠认为,即使研究所用的是通过体外受孕而制造,有问题将被弃置的胚胎但仍具争议,原因是技术同样可以应用在没有问题及不会被弃置的胚胎中,那便意味著单纯的遗传过程可被修改。
他质疑,"在可以筛选的过程下婴儿按父母的喜好受塑造,父母部分不『完美』的遗传基因被修改或抽走,婴儿的生命之源到底是父母还是科技?"
吴庶忠担忧,当生殖科技的步伐远远超过我们所能想像时,更要认真寻索合乎道德的平衡点。
他当时亦反对科学家的做法,即使为遗传性疾病地中海贫血症寻找根治方法,成功亦只有14.3%,但同时却修改了不在计划中的hemoglobin delta(HBD)的基因。
吴庶忠认为,该种错误修改基因的影响力多少尚未清晰,甚至可能低估当中的影响及风险,引致的潜在危险难以修复或还原,还很可以是永久性的。
鉴于基因编辑衍生的伦理问题愈来愈大,美国学界于2015曾就基因研究的情况招聚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以期商讨一套指引让科学家在进行科研时能有清晰的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