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洛杉矶的中华福音神学院北美分校最近推出吴达霖牧师教授的实习课程——安宁护理院牧事工,旨在让人对安宁护理有全面的了解,并说明如何通过院牧事工关怀照顾末期病痛患者,让病患得到心灵上的安宁,免去他们面对死亡的恐慌和担忧,帮助他们追求生命的意义,从而在尊严中平安离去。
最近100多年来,安宁护理院牧事工在东南亚一带不断发展。吴达霖牧师通过实习课程的讲授,阐述了安宁护理院牧事工是如何服务众生。
安宁护理院牧事工的历史
安宁护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2世纪,天主教徒在每年的特定时节去朝圣,由于路途遥远,医疗条件落后,他们往往身体不支,途中需要休息;休息的地方就叫hospice(中文翻译作安宁医院)。19世纪医疗技术发达,朝圣者在中途休息的人逐渐减少;1879年,爱尔兰修女Mary Aitkenhead在自己工作的安宁医院发现了情况非常严重有特殊需要的癌症末期患者;1905年伦敦的安宁医院开始收容癌症患者,在这之前修女们只是用基督徒的爱心照顾病患,并没有用医疗技术来减少病人的疼痛;1950年,修女Cicely Saunders目睹患者David临终前疼痛至死,这让她刻骨铭心,于是离开修院,用David临终留给她的500英镑去念医科和社工。1967年Cicely在伦敦创办了St Christopher’s Hospital,开始癌症末期疼痛处理的研究,又于1976年派人到美国Connecticut创办New Haven Hospice。上个世纪90年代,香港和台湾等地先后开办安宁医院。
安宁护理事工的理念
安宁护理包括对病人身体、心理、人际关系和心灵各层面的关怀。理念是满足病人的全然需要,让病人有尊严地在平安中离世,也对病患提供全家关顾和哀伤辅导。安宁护理和安乐死截然不同。安乐死的病人逃避死亡,没有平安;但安宁护理旨在减轻病患每一方面的痛苦,提升生命的质量。安宁护理的团队包括医生、护士、社工、院牧(chaplain)和其它治疗师。安宁护理的经营方式是多样的,有像一个小型医院的独立安宁医院;有医院划出一个单位,每个病人有自己独自的住所;有病人散住在家中,由安宁医院派同工探访;也有日间护理(针对接受事实,不需要全天候照顾的病患)。
心灵关顾——安宁医院院牧的角色
谈到院牧,吴达霖牧师解释了院牧和一般教会牧师的区别。一般教会牧师带领众弟兄姐妹传福音,医院经常与外面的机构发生联系,如军队、医院、警察局等,为他们提供心灵照顾。院牧(spiritual care givers) 在安宁服务中照顾病人各式各样的需要,例如为有需要的病人组织小型崇拜会、唱诗班、帮他领圣这些绝不仅仅是仪式而已。
吴牧师通过精神病学家Victor Frankl在纳粹集中营的亲身体验说明,心灵关顾就是帮病患追求生命的意义,肯定患者的宗教信仰所赋予他的人生意义。因为人一旦领会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就会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地活下去。谈到这里, 吴牧师建议每个人都去花一两个小时整理自己的的思绪,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信仰在我们生命中的位置,这样的话就不会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觉得自己是一台报废的电脑,里面的记忆全部坏掉,不晓得自己生命的意义。
在过去一般医疗系统中,病人的身体状况往往被放在首位,他们的心灵需要被忽略。 在安宁护理中, 院牧不仅为病患提供心灵关顾,帮助他们处理疾病带来的孤独、恐慌、焦虑等,而且帮助病人家人和医院团队同工处理压力和照顾过程中遇到的道德和灵性难题。
灵性护理提醒病患在他本身的信仰中可以找到生命的意义。吴牧师特别强调,福音派牧师不能强迫病患接受基督教——例如告诉他,你若不接受基督为救主,你死后就会下地狱。重要的是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分享自己的信仰。对于一个病痛末期的病人来说,他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没有了,只剩下人性的尊严。院牧要给他们最基本的尊严,尝试著去了解他们的困境。不要讲道理,而要讲生命,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分享自己的信仰体验。
具体来说,院牧在安宁护理中的角色是,帮助病人和家属面对压力和痛苦;和他们一起协调沟通器官捐赠的问题;处理危机事件,提供各种内在和社区资源和灵性评估。
安宁护理院牧的资格与前景
在美国,做一个合格的安宁护理院牧(board certified chaplain)需要以下训练。大学毕业和合格的神学研究院学位,四个临床院牧教育的学分(Clinical Pastoral Education),至少一年的院牧经验,在教会按牧或者得到教会批准的传道及并得到教会或教派的允许。
有意从事院牧侍奉工作的同学可以去洛杉矶加州大学医疗中心、圣约瑟医院、洛杉矶橙县的水晶大教堂等机构去读CPE。从2001年起,加州政府要求每项医疗保险都要为投保者提供安宁护理,而在洛杉矶、圣地亚哥和三藩市等华人众多的地区,华语院牧非常缺乏,再加上华人社会对西方文化的逐渐接受,安宁护理院牧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会对华人社区做出很大贡献。
-
AI专家Moses Wong访谈(四):AI实用指南——教会篇
生活在AI启蒙的时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将AI在神的国度上被使用。作为基督徒科研专才及AI专家,Moses Wong为教会提供"实用指南",教会如何运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时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
-
《大卫王朝》和《拣选》跻身亚马逊Prime十大热播榜单
《圣经》题材史诗级剧集《大卫王朝》(House of David)与《拣选》(The Chosen)双双登上美国亚马逊Prime平台十大热播榜单。"任何电影或影视作品都无法,也不应该取代福音或圣经。然而,如果它们能激发那些从未读过《圣经》或不认识神的人对信仰的兴趣,那么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
穹苍旅居9个月 基督徒宇航员在太空敬拜上帝
美国太空总署(NASA)太空人威尔莫尔(Butch Wilmore)和威廉斯(Suni Williams)滞留太空9个月后终成功回家。他们二人都是基督徒,其中威尔莫尔接受基督教媒体问及感想时,引《圣经》希伯来书说:"有些事情在我们看来并不那么美好,但对那些信祂的人,这一切最终都会是更美的事。"
-
Intel前执行长季辛格宣布带领Gloo 打造符合信仰价值AI科技
美国技术平台业者Gloo近日宣布,任命其执行董事季辛格(Pat Gelsinger)协助团队开发人工智能(AI)工具。季辛格是基督徒,过去一直是董事会成员,十年来大力投资Gloo,近日成为执行董事。他宣布将致力于将AI引向正面发展的方向,服侍教会。
-
美著名牧师:迪士尼《白雪公主》背离经典版爱与救赎讯息
美国著名丰收教会(Harvest)创办人劳格理牧师(Greg Laurie),近日评论迪士尼的真人版《白雪公主》重拍电影,指其背离了原版原有的福音主题,被自强与女性自主理念所取代。他认为这样的改编失去了原故事中触动人心的爱与救赎讯息是票房失利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