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软实力》

书名:职场软实力
英文原名:Integrity: The courage to meet the demands of reality
作者: 亨利.克劳德 (Dr. Henry Cloud)
译者: 毛乐祈/江智惠
出版社: 校园书房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501
页数: 352
ISBN: 9789861982496
类别: 生活教导/职业
适合对象: 适用所有人

书籍介绍

"软实力才是硬道理"

这是一个"软体为王"的时代,再快的CPU或是再多的记忆体,没有好的App,电脑硬体不过是一堆华丽的五金材料。这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年代,光靠船坚砲利(或是靠廉价的商品外销),而没有精致的文化涵养及深厚的民主素养,强盛外表不过是昙花一现的虚胖。
难道这也是"职场软实力"的年代?当硕博士或MBA满街都是,专业能力已经无可挑剔的时候,到底我们还缺了什么?为何升迁的总不是我?为何我常常只有苦劳而没有劳?另一方面,我们是否徒有华丽的工作外表,却没有丰富的职场人生?同事或部属与你之间虽然公事公办,但私底下却避之唯恐不及?有没有可能,我们的成也只是昙花一现的虚胖呢?

《财星杂志》(Fortune)500大企业的顾问克劳德,为读者整理出一套学习"软实力"的方程式。他认为要真正成,是没有速成的捷径,而是扎扎实实地培养"六大内在素质",成为一个对的人,勇敢地"承担现实的挑战",从成迈向卓越。

克劳德帮助我们了解帮助(或阻挡)人变得卓越的真正原因。才华、智商、专业知识远不及"健全的基本素质"重要。他强调真正的成,是因为人有统合健全的"内在美",这样的人就算在某些地方并不完美,依旧能够成熟地面对现实的各样挑战。这些内在特质有六个层面,分别是:

1.与人连结、建立信任的能力
2.能够认清真相的能力
3.使命必达的能力
4.拥抱问题的能力
5.能自我成长并帮助他人成长
6.能看到超越自己的价值并以其为人生方向

克劳德指出这些环环相扣的内在特质,才是成人生的关键。他用许多生动的案例,加上长年辅导「成人士」的经验与洞见,细心刻划出一幅真诚而不煽情的「第五级领导」图像。

专文推荐:
李叔霞 日月光人力资源处处长
陈长文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会长
陈威伸 标竿学院副院长暨营运长
潘冀 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
强力推荐:
干文元 中华化工董事长
徐光宇 统一星巴克总经理
杨宁亚 台北真理堂主任牧师

"正版软实力"的人生/毛乐祈(《职场软实力》责任编辑)

才华、智商、专业知识,有了这些就能迈向成吗?《财星杂志》500大企业顾问及教练克劳德认为,唯有培养"承担现实的挑战"的品格软实力,才能与卓越的成有约。

兹事体大的软实力

谈到职场软实力,不由得想到初进社会的工作──在名不见经传start-up公司担任业务,向大企业销售管理的解决方案。这跟软实力何干呢?大有关系!第一,我们是卖"软"体的。如果曾在光华商场组装电脑就会很清楚,你会甘愿花钱在几万块的硬体上,但是要掏钱出来花几千块买让它能够真正运作的软体,嘿嘿…是不可能的(通常都在门口买大补帖解决)!莫非,软实力和软体一般,非常重要但却不够"具体",所以大家较不愿意花代价?第二,动辄数百万台币,软体导入更需要改变行之有年的工作流程,企业软体销售本身就相当复杂困难,更何况对我这个来自名不见经传公司的菜鸟业务员呢?没有经验、毫无人脉、又没有大品牌帮忙撑腰,横亘面前的似乎是永无止尽的挫败和沮丧。回头来看,这几年的工作真是不折不扣"软实力"的考验。

先岔开来谈一下编辑的《职场软实力》这本书,作者克劳德博士认为,有一些内在的软实力(他称作整全的品格特质)是我们较缺乏锻炼和学习的;学校课程或是职场训练充斥了许多"专业能力"的培训,但是某些关键特质的养成却常被忽略。克劳德认为,你的才华或是专业能力纵使很出色,但是缺乏了某些核心特质为骨架,才华会因此无法发挥出来。他认为重点是"你所是"(who you are),而不是"你所为"(what you do);当一个人慢慢成熟和整全时,事情自然会做得对、做得好。虽然谈的是品格,但是这却不只是温室里的伦理道德,也不是天马行空谈理论唱高调,克劳德在乎的是"能在真实世界运作的品格"。换句话说,成的人,其实是他们有一些内在特质而能够面对残酷现实的挑战。书中虽然提到"品格特质"的六个基本面向,但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重点就是"应付现实要求的能力"。

分辨现实的能力何处寻

我回想过去业务工作所必须培养的一个核心能力,就是"分辨现实"。身为一个业务员,你必须认清许多事实:从自己的产品优势、竞争态势、到客户端决策模式的判读(客户是认真的还是找你来陪榜、谁是真正的决策者、真正关心的是价钱、能还是要回扣)等等。不管是做例行的决策,或要完成一笔生意、开创新业务,必须符合现实的判断。事实上,不只是对业务重要,职场中每个角色,甚至每个活在世上的人(包括牧师传道人),当我们活在自己想像世界中而无法分辨事实的时候,问题小则是缺少开创、深刻的影响力;大则是与现实脱离而丧失生存能力(如精神病患者)。

当然,若要真能够看清楚"外在"现实并能"应付现实的要求",其实关键还是"内在"的软实力:当你清楚真实面对自己是谁,认清是什么在驱动我们的人生时(是害怕、贪婪、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等等),我们才更可能更看清楚外在真相。换句话说,我们不怕自己有"弱点",但是怕有"盲点"(有弱点可以学习改善,有盲点会让你看不到自己的弱点而无法成长)。在我这几年困顿的业务生涯中,最大的收获其实也是学习认识自己:慢慢知道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学习不该任由外在环境(赚多少钱、开什么车或别人的掌声)来决定我的价值,同时慢慢建立自己的身分(identity)。更重要的课是,要真正认识你是谁(who you are)必须先清楚你属谁(whose you are);说真的,若没有认识那位创造万物又爱我们到底的神,我们还没有真正面对"现实",当然不愿意看到自己有盲点的事实,也不会愿意想改变。

从成到成熟,从专业到卓越

除了用「与现实接轨」中心思想来贯串,在书中,克劳德也把他心目中所谓「成人士」(说「成熟人士」更为贴切)的各方面特质描绘出来。我认为他做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整理,某种程度不比畅销书《与成有约》(天下出版)差(虽然可能没有那么直白、条理分明),本书著重在更内在的领域,更"人性"一些。某种程度也可看作《从A到A+》(远流出版)的"个人"版本(什么是超过"优秀"的真正"卓越领袖",整本书也可当作是对"如何成为第五级领导"这个部分的阐述)。读者或许会问,这和一般心理励志书或成神学又何不同?差很大,因为克劳德博士不时挑战我们的"自恋情结",丝毫不松手;对他来说,成不是口号,没有捷径,就是扎扎实实地学习成为"对"的人。

编辑《职场软实力》的过程,我深深为克劳德博士的专业和智慧喝采。他不仅把一个成领导的典范刻画出来,并且揉合心理学和神学,用许多精采的例子,为所有职场人写了一本都可读可认同的书。从某个角度来看,这可说是《成长神学》的大众版。克劳德把许多重要的信仰智慧(尤其是基督教人论)不偏不倚地嵌入在整本书中,强调人是关系导向的、需要恩典及纪律并重、需要能力与"柔弱"(vulnerability)平衡,需要面对"超越"价值(the transcendent)等等。这让我想起鲁益师(C.S.Lewis)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实际上并不需要太多介绍基督教的书籍;我们缺的是,由基督徒执笔、介绍其他学科的书,这些作者在他们笔下,恰如其份地融入基督徒的观点。"因此,在编辑及规划上也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被"非信徒"的读者朋友接触到。事实上,这本书非常适合在职场的小组中分享讨论(不拘信徒,帮我们写推荐序的三位非信徒证实了此事),我们也特别在书后提供了"问题与讨论",希望大家能够广泛地运用。

软实力从成为对的人开始

对于在职场上打拼的基督徒来说,即使这本书没有出现过"祷告"、"禁食"等属灵字眼,这本书也可以是极大的帮助。如同毕德生常常提醒我们要扬弃"精品店似的属灵生命",事实上,职场复杂的环境就是我们操练属灵生命的地方,而克劳德恰恰提醒我们该如何成为那个"对的人"(在神的恩典下),能够正确地看到"真相",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逆境,而成为一个真正能够承担现实挑战的人,能够在这世界上作神忠心良善的仆人。

当然这个代价极大!但不想付代价而用盗版软体,最怕的就是碰上一件事,就是有一天电脑突然跳出一个视窗警告你,this copy of Windows is not genuine。基督徒若不在职场好好付上代价锻炼软实力,以为"属灵"可以置身"职场"外,会不会有一天上帝告诉我们说,Your Christian life is not genuine?

怎么办呢?好在《职场软实力》比微软的软体便宜得多,俗够大碗!Get a genuine copy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