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透过创作表现其意念,但怎样传递其意念与信息?由香港艺术动力策划将于12月及明年1月在港澳两地举行的基督教艺术展,策展人周文志接受本报专访,为部分作品先行解读以飨读者。
解读作品 传递信仰与教育
对于参观者进入展场,大会如何引导来宾进深赏画掌握画意?周文志承认,去年的"祝福亚洲艺术展"有不足之处,参观者入场观赏画展感茫然,不知从何了解画作。有鉴于此,今次艺术展览的作品附设约三百字的解读,让观众从解读中经验展品。
"这亦是教育的过程,对于少接触艺术的观众给予导引,让他们从画面颜色、构图等方面进深了解作品传递出背后的意义,这亦是基督教承传与教育混合的一种。 正如音乐一样,音乐从耳中听,视觉艺术就透过图像来思考才明白,留给我们什么信息。"
被问到大会有否设立导赏员,周文志表示虽未安排,但会鼓励个别的艺术家踊跃出席,介绍他们甚至别人的作品,艺术家本身成为另类导赏员。
为使读者先睹为快,周文志充当导赏员为大家解读该次艺术展其中的作品。
原大一比一约柜制作过程
作为参展艺术家之一的周文志,展出用一比一以实体呈现出旧约时代的约柜。约柜是上帝晓谕比萨列制造,他是世上第一位艺术家,并与另一位伙伴亚何利亚伯一起完成,上帝的灵就充满他们使他们有智慧、聪明、知识。
他指出,"用原大一比一的约柜重现眼前是要让人透过观赏、重新体验和感受昔日以色列人怎样透过约柜与神相会的气氛,而约柜就是上帝与人同在的象征。"
在周文志创作的过程里,同样下了不功夫。他指出,首先将约柜每一个细节绘出草图、度尺寸、木制出雏型、用陶泥雕塑约柜旁边的花纹,再镶嵌在约柜上。至于天使基路伯两翅膀内每条花纹由于很仔细需花时间刻成,所以用3D打印出来,省去部分制作时间。
作品平放台上突显构图张力
另一位艺术家何崇谦牧师的作品"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构图充满张力。从马太福音9章13节指"耶稣来不是要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周文志解释:"耶稣在斥责自知有罪的人,但人的表情却流露出不在乎。"为显出其张力,周文志在画展中将阔长的画布刻意平放在台上展出,视觉效果尽入观众眼帘。
基督教艺术容许揭示人的沉郁
陈国栋的"忧伤痛悔的灵之祷告(二)"刻画出现代社会的功利主义下,人的功败被世人目光定断,画中充分流露失败者被遗忘内心忧伤的心灵,然而《圣经》诗篇34章18节指"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拯救灵性痛悔的人。"
周文志解读该幅流露抑郁气氛的画作时,不讳言说:"基督教艺术容许有沉郁的一面,目的是透过警惕性的画面令人有深刻的反省,这是另一形式的阅读,从图像细腻地显出画中人的内在世界。"
哀战火连天 恐惧已成本能反应
周文志亦介绍另一幅令人深刻反思作品,陈芝瑛的"让小孩子到爱里来"系列之"爱里没有惧怕"。画中是一位新闻摄影记者在土耳其边境的叙利亚难民营里,举起长镜头相机想为一位四岁女孩拍照,女孩却以为黑色相机是机枪,本能地举起双手自保,眼神充满恐惧。
周文志指,战火连天的世界已令年幼的生命都活在失败和惶恐之中,值得让人深思。但主耶稣却带来安慰:"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马太福音14:27)
生命不完美 上帝化为美好
此外,还有钱秀英的"Imperfect Cups"以茶杯比喻人生。周文志特别指出,在画中每个茶杯的造型都是独特的,有歪斜有凹洞,借喻人不会是完美无瑕,人会有破碎遗憾或失败,但上帝能将看似不好不完美的生命转化为美好,并透过欣赏作品之余,懂得敬畏尊重和欣赏上帝的创造。
由香港艺术动力策划的基督教艺术展,将于12月19日至25日及2019年1月5日至10日在港澳两地举行。主题分别为"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基督教艺术展"与"丰盛国度——两岸四地基督徒视觉艺术展"。香港区展场: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丹拿山循道学校;澳门展场:澳门教科文中心。
香港区参展艺术家共36位、澳门区50多位,展出作品包括油画、水彩、水墨、摄影、雕塑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