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重新分区啦 !

温市中心东端治安和环境恶劣,毒品问题严重。有家长投诉学童在校园内随时可接触到沾血针筒,在公园可拾到用过的避孕套。这种情况不单大大影响市容,更增加了区内学童染上严重传染病的机会。市民生活提心吊胆,警察也不见得安乐,日日在区内跟吸毒者和毒贩玩猫捉老鼠,甚至反过来被吸毒者逗弄。为了重整该区失序的局面,警方于是决定要大力打击毒品活动,要亳不手软的检控在街头公然吸毒的瘾君子。一般市民当然拍手叫好,但一些所谓保护吸毒者权益的组织则大摇其头,指警方的强硬行动,不单无效,更会迫使吸毒者四散,向全市不同蔓延。现在吸毒者多聚集在一区,间接限制了毒品的扩散。况且吸毒者不是"犯人"是"病人",不应打压他们,也不应强行要他们戒毒,侵犯人权。简言之就不要试图对目前的状况采取任何较强的行动,而是要为吸毒者留下一片乐土。

这种别开生面的论调,桨糊逻辑,在温哥华(甚至在加拿大)已屡听不鲜。按这种思考方式,毒品问题不是不用处理,但当中一些基础性原则一定要紧记:例如吸毒者是受害人是病人,要珍惜爱护;选择吸毒是基本人权,强行要人戒就是侵犯人权。要根据这些原则来处理毒品问题。因此就出了"毒品安全注射屋"这点子:吸毒者能在一个舒适卫生的环境下行使他们的人权,又不会出现随街掉针筒的问题,一举两得!不过前些时有报导指出,有了毒品安全注射屋也无保于事,因为只有少数吸毒者使用,街道上依然有很多弃置的针筒。为什么会这样呢?按保护吸毒者权益人士的分析,错不在吸毒者(他们是受害人,怎可怪罪他们!),错的是当局,没有将毒品安全注射屋做到尽善尽美,令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错的是警察,在毒品安全注射屋附近街道巡逻,令吸毒者有心理威胁;错的是一般市民,没有衷心诚意去拥抱在区内开设毒品安全注射屋的计划,他们的不理解不接纳,令吸毒者有心理障碍!

按这种逻辑,其实毒品安全注射屋真的不是处理毒品问题的上好方法。既然吸毒是人权,干吗要强迫人家在室内吸,不能在街头公然地吸?既然警察是一种心理威胁,在吸毒者活跃的地区就不应有警察。更不应厉行什么加强检控,应在大温地区留下一片净土给吸毒者。既然温市中心东端已是吸毒者惯常出没的地区,为了确认他们的各种权益,政府不如因利成便,将该区划为"吸毒特区"。警察在区内的职责是保护吸毒者,对一切不友善或不认同的市民以"歧视","侵犯人权"等罪名加以票控。有了这些措施,瘾君子自然有宾至如归之感,毒品问题也不会蔓延全市。

当然,按放纵式自由理念,吸毒只是其中一种受保护的基本自由人权,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嫖妓、天体、街头饮酒、乱过马路等等。既然吸毒有特区,其他也当一视同仁。所以政府应广征民意,调查清楚有多少范围和特别喜好需要给予更人性的照顾,然后将全大温哥华按这些需求重新分区,好让人人都自得其乐。

至于一些安份守己,期盼安居乐业,让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小市民,他们的人权和诉求也不容忽现,政府要划出"良好小市民特区"。在这区内市民要奉公守法,恩慈相待,不容有公开的黄睹毒出现。警察的职责是保护守法的市民。教育团体则教导传统的道德价值家庭观念。但请记著,这是个"特区",在特区以外要求所有人有同样的表现和观念就是政治不正确,politically incorrect!要避免这情况,小市民最好不要对其他特区的人指手划脚,乖乖地待在自己的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