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清牧师:美国能继续维护自由吗?

US_Christianity.
陈宗清牧师认为,美国要能长远享受自由和壮大,信仰的复兴是关键所在,此外别无他法。
文化气息浓厚的波士顿, 2013年4月15日 那天春风和煦、艳阳高照。117届马拉松比赛正在举行,汗流浃背的选手一一跑回科普里广场,受到观赛群众的欢呼。然而,在终点附近的街旁,瞬间发出爆炸巨响,人潮顿时惊恐万分,仓皇奔逃。这突如其来的意外,造成三人死亡,包括来自中国、年仅23岁的留学生吕令子。
美国原为多人向往的"乐土",但本世纪以来不断有恐怖事件发生。有一则网路资料统计,从2001年至2013年6月,美国共遭受86次恐怖攻击。美国所标榜的"自由社会"正受到严峻的考验。

自由是核心价值

美国国歌"星条旗",最后一句形容美国为:"自由之地,勇者之家"( 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毫无疑问的,"自由"是美国人的核心价值。十七世纪时,一批一批的清教徒跨越大西洋来到新大陆,他们最大的动机,即是要在信仰上有更大的自由,按照他们的领受来敬拜与服事上帝。"追求自由"向来是前往美国的移民最大的渴望与目的。美国独立宣言一开始就写道:"生命、自由、与追求幸福,是造物主赋予人无法被剥夺的权利"。

今年 7月4日 是美国第237年国庆,这个以自由为标志的超级大国,是否仍能持续捍卫国民的自由,近年来成为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2012年,葛尼斯( Os Guinness )撰写新书《一个自由民族的自杀:自由的持续与美国的未来》( A Free People\'s Suicide: Sustainable Freedom and the American Future ),强调这片自由乐土正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不但国力日走下坡,连她引以为傲的自由也受到严重的威胁。

人类追求自由是出于天性,因为神在造人时赋予人道德选择权(这意味,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争取自由"往往是近代史上政治革命的主要目标。英国人1688年庆祝光荣革命;美国移民于1776年为争取独立而革命;法国大革命在1789年爆发;俄罗斯人则于1917年推翻沙皇的封建统治。以上这些革命都以"自由"为号召。然而,争取自由只不过是第一步,如果一个社会或国家要能持续享有自由,就必须透过法律及制度的规范,进入所谓"有秩序的自由"。但即使如此,也并非保证一个社会的自由可以永远持续。

维护自由的危机

葛氏认为,美国最深的潜在危机乃是"维护自由"。理由至少有四方面。第一,因为对美国而言,自由一直是所有问题的关键。奥古斯丁认为,要界定一个民族的特性,最好的方法,是看他们所共同的喜爱是甚么。美国人的特性无疑就是"自由"。美国从国家的诞生开始,就拥抱西方世界公认的自由形式,包括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选择、自由结社、自由投票、自由市场等。自由是美国人最推崇的美德,最巍峨的可能性,最后的绝对立场,也是最有力量的神话。美国历史上无论哪个政党,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护卫者,在选举中一定得胜。

第二,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并不明白,要维护自由是多么困难。"自由"一词真正的意义,是需要深思的。当杰弗逊颂赞美国是"自由的帝国"时,她的百姓却对境内缺乏自由的非洲奴隶、印地安人及妇女视若无睹。而"自由"虽是美丽的光环,但若被极端化,其实十分危险。因此,"自由"的周围必须有层层严格的要求。一个国家要保持自由的社会,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宪法的制定,一是百姓内心的信念。从历史的教训来看,后者要比前者困难。与自由相关的法制结构,若能建立得好,加上适当的维护,便能够持久;然而,自由的精神与人内心的倾向,必须一代一代的培养与强化,否则就会出问题。

第三,美国当今许多危机都直接与所谓的"自由"有关。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从生产之国逐渐变成消费之国,结果,家庭债务、政府债务、国际债务,使美国在第二次大战后迅速落入负债累累的梦魇。本文执笔时,美国政府负债金额已达到十六兆七千亿多美元( $16,738,697,370,020 ),何等骇人听闻。美国2008年的财政危机,引发了经济萧条,而这与自由金融政策息息相关。不过,美国经济在世人心目中的优势,或多或少掩盖政府负债的窘境,也让人不太注意她限制自由的种种作法。

第四,最近全世界对美国强烈表达不满,其中包括对美国式自由的具体批判。美国对自由的诠释往往太过天真,随意把"自由"、"民主"、"自由市场"划上等号。更糟糕的是,美国习惯在国际上推动及宣传一种普世性、弥赛亚式、及乌托邦式的"新美国世纪"( New American Century ),要在其他国家复制美国式的民主自由,结束其原来的独裁政权,却不顾这种民主制度所需要的文化基础。

自由的黄金三角型

经由长期对历史的研究,葛氏指出,若要建构一个永续的自由乐土,必须拥有"自由的黄金三角型"。第一个角是"有美德的自由",它连著"有信仰的美德",再连著"有自由的信仰",回到原处,不停回转。葛氏强调,百姓有美好的品行及崇高的德性,是建立民主自由社会不可或缺的条件;若没有这样的根基,即使有宪法和制度,也经不起考验。

先谈第一个角。若没有德性的约束与驾驭,"自由"的后果必定不堪设想。1992年4月底,洛杉矶市曾经因罗德尼?金( Rodney King )的案件发生暴动,持续六天之久,造成51人死亡,一千多人受伤,便是一个例子。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清楚表示,只有具道德感的民族才可赋予自由。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强调:"自由宪法的唯一基础,就是『纯洁的德行』。假使美国人民无法被启发,拥有比现在更美好的德行,那么,他们即使更换统治者,或改变政府的形式,也必定无法获得永久的自由。"

第二个角直接触及信仰。人的道德需要终极的依据,才有标准可循,否则迟早会堕落成"道德相对论",各人任意而行。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富兰克林说:"如果有人能将基督教的基本原则应用在公众事务上,他就能改变世界的面貌。"又说:"我们需要神作我们的朋友和同盟。……如果连一只麻雀掉在地上,都要经过祂的允部A一个国家的兴起难道可以不要祂的帮助?圣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除非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第三任总统杰弗逊说:"哲学理念最多能影响行动,但耶稣却能鉴察人心,在人的心思里设立祂的法庭,从泉源之处洁净水。"

葛氏以为,近代史上的"美国实验",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简𫞩F过去欧洲的"宗教迫害"及"灵性谋杀"。宗教信仰若有外力的干涉或强迫,总会慢慢变质。第四任总统麦迪逊主张,宗教(或我们对造物主的责任)及履行它的方式,只能由理性与内心的确信来引导,不可用武力或暴力强加,这是基本的真理,无可否认。所以,每一个人的宗教必须由自己的良心或确信来决定;这是人人应有的权利,是不能剥夺的。这就是葛尼斯所提第三个角的内涵。

唯一的转机

综观葛氏所描绘的"自由黄金三角型",美国社会的自由正处于极大的危机中,因为每一角都在崩坍。如果美国的教会不出现普遍的复兴,回转归向圣经真理,千万信徒昼夜向神呼吁,以致带下神超然的拯救,美国的各方面就只会不断往下沈沦,重蹈历史上列强倾倒的覆辙。

所罗门作王时,耶和华向他显现说:"这称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历代志下7:14 )这个属灵的原则今日依然适用。倘若美国的基督徒愿意彻底悔改认罪,神一定有办法扭转国家的颓势。但倘若教会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光"和"盐",美国百姓道德每况愈下、国家遭遇危难,是可预期的。

十八、十九世纪,美国的教会曾经历极大的属灵复兴,带来社会的净化。这些客观的信仰因素,让美国的自由社会可按宪法的精神来运作;以上的"自由黄金三角型",在当时是稳固坚实的。一百多年前,法国人托克维尔( Alexis de Tocqueville, 1805-1859 )到美国考察,他发现,美国能够日益强盛,最主要的因素是因教堂讲坛上传讲公义的信息,燃烧著百姓的心。他认为,美国所以伟大,是因为她善良;倘若美国不再善良,就不再会伟大。

由是观之,美国要能长远享受自由和壮大,信仰的复兴是关键所在,此外别无他法。


注:本文源自《恩福杂志》2013年7月刊,经刊主蒙允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