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科技的日新月異及廣泛普及,社交與視頻分享網站漸成基督徒傳福音新管道。據最新的調查指出,越來越多的英、美基督徒熱衷於網絡傳福音,其中最為流行的社交網站臉書和全球最大的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成傳福音新寵。
據《醒報》消息,由非牟利機構Christian Vision與第一基督教媒體集團,針對七百位英國基督徒進行的調查發現,84%的受訪對象把網絡視為傳福音的「寶地」,其中逾六成基督徒利用臉書、推特或是YouTube傳福音,而青少年信徒在社交網絡上傳福音的比例更接近九成。
此外,根據美國今日信仰社區組織(Faith Communities Today)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七成的美國教會設有官方網站,有臉書專頁的教會高達四成。
著名美籍華裔NBA球星林書豪亦喜歡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基督信仰。稍早剛動完膝盖手術的林書豪在術後第一時間內在臉書與粉絲互動。他在臉書上表示,《羅馬書》第五章3至5節以及第八章是他最喜歡的聖經經節。
不過相比基督徒個人日益高漲的網路傳福音熱情,美國教會的網絡福音工作還有待改善。根據該調查,近八成的美國基督徒認為自己的教會對網絡福音工作未給與足夠的重視,呼籲教會在網絡事工上更加積極。
北美華人教界網路事工亦有類似的情況。現在有越來也多的牧者和基督徒積極利用網絡資源傳福音,例如遠志明、張伯笠、範學德、陳若愚等,他們都在博客、微博(中國最大的社交網站)分享基督信仰,擁有不少的粉絲;有的還把自己的講道上傳至網站、YouTube牧養世界各地的網民。
不過就北美華人教會整體而言,網路事工仍處於起步階段。雖然擁有自己官網的華人教會逐年遞增,但他們仍未形成比較清晰、成熟的網路事工理念。很多華人教會所設立的官網僅供自己會友使用,網絡福音工作仍任重道遠。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
-
前女同志沃寧:靈肉割裂的理論如何傷害LGBT羣體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梁海欣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一位過去曾經是女同性戀者的伊莉莎白·沃寧(Elizabeth Woning)的觀點。沃寧曾堅信「同性戀不是罪」,後來明白同性戀理論殘缺之處,從同性戀的意識形態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