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Mohammed)看著一大羣人走下山坡,心想:「他們是塔利班民兵?還是難民?別管了,重要的是他有足夠的食物與這些掙扎的人分享。」大部分塔利班成員是帕坦人,但大部分帕坦人並不支援塔利班。帕坦人最重要的價值觀是——款待前來尋求幫助的任何人。帕坦人不僅以勇猛戰鬥精神聞名,也以勇氣和榮譽聞名。在歷史上,帕坦人一直保持強大的地區影響力。超過兩千兩百萬帕坦人來自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交界的西北省,當地是個多山的農村地區。前年的洪災讓帕坦人更加困難,有幾百萬人無家可歸,其中一些人不幸死亡。帕坦人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少聽到福音的族羣之一,幾乎100%的帕坦人是遜尼派穆斯林。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许多帕坦人相信自己是掃羅王(King Saul)的後裔。幾乎沒有帕坦人歸主,也沒有已知的教會。感謝主,早在1895年,聖經全本就被翻譯成帕坦語了。此外,還有帕坦語的福音讀物、福音錄音帶、福音廣播、福音錄影、電影《耶穌傳》等。但是,因為政治不穩定,宣教機構紛紛離開巴基斯坦。任何歸主的帕坦人都會遭到迫害。
禱告:
親愛的天父,雖然目前留在帕坦的宣教士不多,但你一早留下了许多屬靈資源給他們,求父讓他們能接觸到這些材料,因此能認識福音。也求父通過夢境和異象,讓帕坦人知道你對他們的愛。阿們。
默想:
聖靈的手和腳--相勸 parakaleite (一) 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裏就剛硬了。〈來3:13〉 「鼓勵」和「勸勉」是很不同的。鼓勵希臘原文是parakaleite,你認出「Paraclete」這部份嗎?這個動詞直譯是「呼召來身旁」,我們在幫助、安慰、鼓勵、哀求、懇求、和勸告這些字中看到它。它讓我們想起聖靈的角色──使人知罪、教導和審判。聖靈被基督親自呼召和差到我們身旁,一直與我們同在而且不停地幫助我們。祂為我們禱告,使我們想起主耶穌説的真理,温柔地責備,祂是鼓勵的典型榜樣。當希伯來書作者選用這動詞時,當然曉得這深深的屬靈關聯,他以命令式來表達,在跟隨主耶穌的腳蹤而行這事上,可不是選擇題,神期望你成為別人的幫助、老師、提醒者、勸勉者、和責備者。我們是這樣彼此鼓勵嗎?我們每天彼此實現聖靈對我們的至聖至榮的呼召嗎?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
-
前女同志沃寧:靈肉割裂的理論如何傷害LGBT羣體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梁海欣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一位過去曾經是女同性戀者的伊莉莎白·沃寧(Elizabeth Woning)的觀點。沃寧曾堅信「同性戀不是罪」,後來明白同性戀理論殘缺之處,從同性戀的意識形態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