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敦中学梁锦波校长专访:师生校友同行 找到人生召命

梁锦波校长专访:帮他一把就会茁壮成长
梁锦波校长专访:帮他一把就会茁壮成长

香港神托会培敦中学校长梁锦波11月24日在恩光书院举行的"第一届基督教教育咨询会议"中,分享在校推动生命教育的经验,并接受本报专访介绍该校"培履高飞师友计划"的成效。

培敦核心价值与生命教育结合

梁锦波指,在学校建立生命教育文化,站在不同位置的人都可参与,校监、校董、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甚至职工,一个都不能少。

而生命教育是关注"天"(灵)、"人"(社)、"物"(身)、"我"(心)。梁校长解释,在基督教里,"灵"是寻求生命终极、宇宙、宗教的意义;"社"则关乎家人朋友的人际关系、公民身分、对本土及国际文化的了解与尊重;"身"即个人生理与身体的成长与健康、关注身处的环境保育等;"心"即是自我了解、认同、实现。

梁校长以培敦中学为例指,"培敦的核心价值亦是『天、人、物、我』,『天』即效法基督、谦逊感恩;『物』是善待他人、忠诚尽责;『物』即爱护环境、简朴格物;『我』是珍爱生命、坚韧自强。"

他笑言:"同学每天都背一遍,至少入了脑先。"

以身作则 生命教育事半功倍

至于推动生命教育,推行者需具备甚么条件?梁校长表示"以身作则"很重要。

他忆述在2008年攻读教育博士学位时,每月都收到学校催促交论文的电邮,压力很大,也曾经想过放弃,但学校师生都知道他正在读书,他就加倍努力,以身作则,当学生的榜样。

梁校长又指,身为教育领导者,要帮助老师转化生命,"曾有老师在求学时期成绩很好,但当上老师后压力大至应付不到哭起来。"梁校长就与该老师同行。

为何生命教育如此重要?

梁锦波校长接受本报访问时,进一步解释生命教育的重要。

他指,"生命教育是身心社灵全人发展,今天的教育目标只著重学术成就,但生命信仰的培育如果过了青春期很难再填补,所以学校对同学的身心社灵生命的培育很重要。"

梁校长表示,学生需要反思,对自己有甚么期望?对人相处有没有持守基督徒的伦理、道德?社交能力如何?作为公民抱著甚么社会价值?

为何学生需要思考生命?

梁校长说:"我时常提醒学生纵然有理想目标不足够的,一定要有一个生命的意义,人生才会快乐。在中学阶段不是训练他日后找工作,而是帮助学生找到人生的召命,所以校友毕业后都有召命回来学校照顾师弟师妹。"

培敦中学设有"生命教育策略"全方位关顾每一位学生,好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在中四年级推行"培履高飞师友计划",设有小组,每小组有6人,邀请28位校友成为导师在学业和职业作学弟妹的向导,例如校友分享对生涯规划的认识。

"培履高飞师友计划"三者得益

该计划负责人助理校长陈伟文指出,"这计划与坊间的导师不同,我们是个别同学照顾的,老师紧密关注。最大得著是老师,校友重新与学生建立师生情,所以学校、校友、同学三者都得益。"

陈伟文继续指出,"学校有基督教信仰,强调是爱,失败挫折不重要,只要肯悔改,重头再来;如果在坊间,学生犯了错而已即被排除组织以外。上帝交付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恩赐,要好好培育他们。爱人总会负伤是辛苦的,但到头来看到学生成长,那种感动比黄金还重。"

生命故事:帮他一把 他会茁壮成长

当被问到从该计划而出的成功例子和生命故事,梁校长立时指出成功例子比比皆是。

他指,曾有同学毕业后立志服侍不同国家的贫民孤儿,她还在联合国组织认识一位外藉男士。在完成博士学位后,夫妇两人回港参与学校的"培履高飞师友计划"作导师,还有负担带领学生放眼世界,用一己的力量服侍世界,让同学眼光不单集中在香港。

还有一位昔日住在贫困家庭的学生,木屋区发生大火,老师纷纷为他提供生活物质,连校服也要捐给他,这位学生现在已是上市科创集团主席。

梁校长说:"原来人生只要帮他一把,他就会茁壮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感到很有满足感。"

另一种生命教育:老师互助友谊显珍贵

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很大不同压力,如何协助他们呢?

陈伟文士直指,"生命教育的对象不单是学生,作为老师都会实践生命教育,老师会互相支持。"

他忆述:"今年有老师学期即将开始时离职,老师之间重视的不是如何承担他的工作,而是如何供给他的所需,其实可以不用关心他,他都离开了已经不是同事,但老师帮他搬物资,不单关顾自己利益。"

承传创校宣教士施予美德

对于学校如何建立施予的文化?梁校长指,这种文化是承传创校者杜惠霖(William Decker)。他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宣教士,七十年代初期来港,眼看香港中学学位严重短缺,无数适龄学童未能入读中学,"他就奉献自己毕生积蓄变卖所有资产,全部放回学校,学校传承了这种施予的美德。"

如今培敦中学已承传施予的美德,透过生命教育发扬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