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或基督教机构只选择性聘用基督徒员工,是否会触犯法例?周一(3日)联邦最高法院的一项判决再次肯定了宗教组织以个人宗教信仰作为招聘条件之一的权利。
该案涉及著名的基督教国际救援机构世界宣明会(World Vision)。2007年,世界宣明会解雇了三名员工,原因是他们不认同机构的信仰告白中有关"耶稣有完全的神性"这部分。后来三名员工起诉世界宣明会,指一个慈善机构的焦点是救援工作而不是传扬宗教,因此不应只选择性聘用基督徒员工。
去年8月,第九巡回上诉法庭已判决控方上诉无效。第九巡回上诉法庭指出,一个机构若自称以某宗教信仰为本,遵循其信仰精神运作,并公开传扬这种信仰,即可定义为有宗教性质的机构。可是,第九巡回上诉法庭却没有分辨世界宣明会是否属于有宗教性质的人道主义机构,因为法官认为这会违反美国宪法上不得禁止宗教自由行使的规定。最后法官判决,世界宣明会可维持只聘请基督徒员工的权利。
周一(3日),联邦最高法院亦不肯就先前的裁决再进行聆讯,直接将上诉驳回,维持原判。
美国世界宣明会主席理查德‧斯特恩(Richard Stearn)通过新闻稿表示,非常满意及感谢法庭的判决。经过4年的官司,案件终告一段落,宣明会可维持只聘用基督徒的政策,放下了心头大石。
他更评论指,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代表了"所有宗教组织的胜利",它们都可继续聘用与它们信仰相同的员工——无论是穆斯林、佛教徒、犹太教徒、基督徒,或其他宗教人士。
斯特恩补充说,自宣明会于1950年创立以来,基督信仰一直是其服事的基础。宣明会深信,作为基督徒应实行服事贫苦大众的使命,而只聘用基督徒员工的政策也是为了保障使命的可靠性。多年来,宣明会无分宗教、种族、性别在全球各地服事所有人,竭力通过这些服务来彰显出神的爱和怜悯。
-
研究发现读圣经比运动更有益身心健康
美国圣经协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简称ABS)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相较于运动、冥想或与朋友相处,阅读圣经在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孤独感、提升希望感等方面更具成效,是一种更有效的自我关怀方式。
-
美国教会借匹克球运动拓展社区与福音事工
匹克球(Pickleball)已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运动,如今约有近2000万人参与。而如今,教会也开始利用这项热门运动建立社区关系,甚至拓展福音工作。
-
唐崇荣牧师发文悼念:约翰·麦克阿瑟安息主怀,享年86岁
"如果你还不认识约翰·麦克阿瑟,那你可能尚未意识到他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多么巨大的贡献。他留给世界的是一个满载讲道与写作的属灵遗产。"印尼布道家、STEMI国际事工创办人唐崇荣牧师说。
-
专访华人护教学者骆德恩博士 为辩明真理寻索"不信的理由"
华人护教学学者骆德恩博士( Dr Andrew Ter Ern Loke)新出版英文新书《The Biggest Questions of Existence》,以谨严的学术思维、深入浅出的文字,将多年来刨根究问的难题逐一解答。《基督日报〉访谈骆博士, 对他为何投身护教学、护教方法以及他的文化护教使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约翰·派博:关于全球宣教与狭隘的民族主义
"9·11"事件之后,这个世界更需要被提醒:美国人并非等同于基督徒。我们"首先不是美国人、加拿大人、英国人、俄罗斯人,或尼日利亚人。在每一个国家,我们都是寄居者。我真想站在高楼顶上,对所有民族主义倾向者大喊:『在每个国家里,我们都是寄居者!』"寄居者,意思是"在美国,我也是一个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