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3年10月開始籌備並成立研究組的“2004香港教會普查”,目前已收到六成調查問卷的回復。
香港教會普查始於1989年,每5年進行一次,到今年已經是第四次。根據“香港教會研究”網頁所發佈的訊息,教會普查的目的是蒐集教會現況的基本資料,如堂會、信徒數目及特徵,事工發展及人力資源等,作為教會事工的檢討與發展的根據;並為各項跟進研究工作提供資料基礎,對香港教會整體事工發展與策略,起重要及深遠性的影響。
從今年7月到10月,教會普查研究組發下他們所設定的問卷,在全港堂會進行普查。截至8月16日,研究組已收到來自714間堂會的回復問卷,回捲率達到六成。而研究組表示,他們的目標是至少獲得七成以上問卷的回收:“每一份收回的‘普查’問卷,都是制定教會未來策略的依據,回捲率愈高,資料分析愈準確,每一份都是神家極為寶貴的資料。”
今年香港教會普查包括全面性的堂會普查、全面性的神學教育機構調查、全面性的教會機構調查、建立及更新全港教會網上資料庫等事項,籍此對香港教會整體發展的特徵作廣泛描述,為香港教會整體事工之發展和檢討提供參考資料,探討教會所面對之處境性課題,並為教會、機構及神學院的各項研究工作提供資料基礎。普查研究組希望透過這些研究資料為全港教會把脈,除了提供各項教會現狀的資料,更提出適切的建議及挑戰,使香港教會健康成長;並為各宗派、分區堂會、教會機構及神學院提供參考資料及資料,協助評估現有的事工,也為日後各項教會研究工作建立基礎。研究組包括擔任主席的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總幹事陸輝牧師,以及13名來自各宗派、機構的牧師和學者。
上一次香港教會普查在1999年進行。根據其初步結果簡報,全港平均出席崇拜的人數約為18萬,其中15萬7000位是15歲以上的成人,2萬3000位是15歲以下的兒童;居港會友人數約20萬,其中19萬成人,1萬兒童;而在會眾性別比例方面,男性佔將近四成,女性佔六成多。
然而,參加成人主日學或教導性聚會的會眾只有6萬,是崇拜出席人數的三成八,顯示信徒接受教導的情況極不理想;出席成人團契或小組的人數為7萬3000,僅佔崇拜出席人數的四成六,顯示一半以上會眾的肢體生活並不理想。
全港堂會約有2625位受薪教牧同工,其中男性1465位,女性1160位,另有286位義務教牧同工,總共2911位。但堂會中教牧同工的職務空缺高達765位元,佔了全部所需教牧同工的兩成,顯示香港堂會極需更多志願獻身事奉的信徒接受神學訓練。此外,根據回捲反映的情況,只有三成傳道同工在同一堂會中牧養達6年或以上,半數傳道同工在過去5年間轉職,其中大部分均為離職,情況非常嚴重。調查結果又估計,約1030位會友在過去的一年接受了神學訓練,平均每間堂會不到一位,但這些神學生也只來自香港約四成的堂會。
而在堂會研究方面,1999年寄回問卷的912間堂會中,近20年間成立的佔了一半有多,近10年間成立的也佔三成,顯示香港堂會成立年期尚短;全港可容納的最高聚會人數為24萬6000人,大大高於平均出席崇拜的18萬人。這些結果顯示,香港堂會仍然具有發展的空間。
1999年香港教會普查的調查結果、研討文章及回應已集結為《廿一世紀教會牧養與挑戰》一書,於2002年出版。
-
韓國年輕世代對婚姻生育話題感負面 感「幸福」僅9.3%
在本週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韓國年輕一代越來越將「婚姻」和「生育」與「恐懼」、「焦慮」等掛鈎,只有9.3%表達幸福。
-
別迷信「同居」能測試關係!研究證實離婚率更高
近年來,婚前同居逐漸成為不少社會上的普遍現象,許多人認為這是測試雙方是否適合婚姻的「必要階段」。然而,美國「家庭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Family Studies, IFS)一項研究可能會衝擊對許多人對同居的美好想像。
-
調查﹕只有11%美國人相信「三位一體」教義
一項最新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美國基督徒拒絕接受基督教最基本的「三位一體」的教義,引發美國人正逐漸脱離「上帝的真理與生命法則」的影響的擔憂。
-
緬甸地震 敞開的門、施達基金發佈緊急代禱消息
緬甸上週五(28日)中午接連發生兩次強震,首輪為黎克特製7.7級,震央位於緬甸西北實皆省首府實皆市附近,地震波及鄰近多國。在緬甸至少1600人死亡,預期遇難人數將增加,多處建築與橋樑坍塌,多間國際人道組織呼籲為受地震影響的民眾祈禱。
-
香港Island ECC購入著名舊戲院 改造為開放式社區教會
位於北角英皇道423號的新光戲院,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特色,長期被視為北角的一個地標。如今,這座富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將重新被賦予生命——國際教會Island ECC宣佈將其作為永久場地,啟動名為「BoldFaith」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