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愚牧师"成圣"专题三 :品格的建立

(一) "八福"是甚么?

马太福音5-7章记载了耶稣基督对门徒所讲的「登山宝训」,主题是「天国子民的伦理Kingdom ethics;而这天国伦理的导言(太5:1-12),是从八方面去描述天国子民的特质,并宣告他们是蒙福的人,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我们一般称这八个特质为「八福」。

首先,若有人问:"八福"有甚么特色?它们有甚么共通点?我会这样回答:

1. 八福是"福音":

耶稣在此宣告:作"天国的子民=衪的门徒",是有福的,因为天国,和天国的一切,都属于他们!门徒承受这一切的福气,并不是基于他们个人的成就和条件,乃完全是上帝的恩赐;耶稣宣告他们是"有福的",并没有附带任何条件,乃是上帝白白的恩典,因此这宣告是好消息,是"福音"!

2. 八福是"生命"之福:

然而,这八种门徒的特质, 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乃须藉赖圣灵的重生,穿上那属天的荣耀,方能彰显。由于这是新的生命,一旦开始,就必须继续成长, 使这些生命特质更显光辉,荣耀上帝!因此,"八福"不单是生命的描述,也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是门徒品格的建立Character building ;一般灵修导师会教导信徒安静、祷告、默想、默观等操练,这些都是有帮助的,但更基本的生命成长,是品格的建立,是一生的渐进成圣, 藉每天的生活和事奉、个人独处和群体交往, 生命被主和圣灵改造, 箴4:23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这个"心",就是人的"品格"character,是人一切习惯、行为和言语的泉源;这"心"是需要保謢、也需要培植 !

3. 八福是"关系"之福:

要活出"八福"所描述的生命素质,不能靠守规条律法,也不是藉自我修行,乃是在现实生活中,透过与主与人的互动关系,不断学习、自省、更新,建立;八福的信息,不是要求门徒达致完美perfection ,乃是主耶稣邀请我们,与衪建立美好的关系,显出基督的生命素质。等候衪再来时, 带给我们复活的荣耀。

(二) 八福:品格的建造:

1."虚心"(poor in spirit)的品格:

首先,我们需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灵里的贫穷!无可疑问,我们都有不同的恩赐与成就,而我们在物质上的富裕,也可能使我们有一个假像:我是富足的!但再想深一层,就会发现:我是一个无助的罪人-完全不能靠自己称义或成圣, 若不是耶稣为我死和复活,我所有的义行,都像污濊的衣服(赛64:6);我若不承认自己的贫穷,像税吏一样的谦卑乞恩,就不得称义(路18:10-14) 。

耶稣是最虚心的人,衪本是神,却为我们成了贫穷, 衪穿上了人性, 并且顺服到底,死在十架上(腓2:5-8);衪尽诸般的义, 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一生依靠圣灵,受寃屈而不作声;衪不单是我们学习虚心的最佳榜样, 也是"虚心"品格的源头:衪虚己的救赎工作,拯救我们脱离那自太,狂妄,和"死不认罪"的堕落陷阱中。

2. 哀恸的品格:

人往往会为个人的得失,亲友的疾病和痛苦,伤心难过,这些皆人之常情,但天国子民要学习的,是要为自己的罪哀恸难过, 好像以赛亚,彼得和大卫一样(赛6:5;路5:8;诗51:3-4),又像诗人为了他人的罪而哀恸,他说:"我的眼泪下流成河,因为他们不守你的律法"(诗119:136);主耶稣在世上的日子,也有哀恸的时刻:在好朋友拉撒路的坟墓前,他哭了(约11:35);他的哀哭,并非是为拉撒路悲哀(当时耶稣即将复活拉撒路!),乃是因为衪看见马利亚和她的犹太朋友都在哭, 衪感叹这些人,正如其他世人一样,受到罪和死亡的权势掌控,何等可怜,因此衪哭了,为他人的罪与无助而哭!耶稣他曾为耶路撒冷哀哭(太23:37),为了选民过去和当时的背叛,和神对背叛子民的审判哀哭(v.35-39) 。

你我当如何操练哀恸的情操?值得深思!我想:其中不可缺少的,是诚实面对自己的罪,实践对他人深切的关怀,和坚定相信上帝的圣洁和赦罪之恩。

3. 温柔的品格:

对上帝温柔的人,是愿意放下己意,为了顺服上帝的美意者;而对他人温柔,就是不固执己见,却乐意聆听并接受他人意见者。一个门徒在认罪悔改时,己经显出他的温柔,但他的一生,都要不断学习实践温柔的美德,对付自我,和从自我而来的掌控精神(the controlling spirit);其实,要作一个温柔的人并不简单,它要求我们接受他人的批判,并且在面对恶势力时,仍然坚持顺服上帝!

耶稣是最温柔的人,衪接受父神的差遣,降世为人,蒙羞被钉;衪是天国的君王,却坐著驴驹子进城;而跟随耶稣的人,也应显出衪温柔的品格。表面看来,这似乎很吃亏,但主说:温柔的人"要承受地土",就是天国的一切权利和福乐,正如主在十架上舍命,却被父神升到至高,得著尊贵的名(主的名)和至高的权柄(万口承认,万膝跪拜,腓2:9-11),作为衪的子民,又岂会因为主受苦而吃亏?门徒的生命,像主一样,应该是"舍生而得生"( gaining by losing),而不是"得生而舍生"(losing by gaining) 的!(太16:24-26)

4. 饥渴慕义的品格:

人人内心都有公义,公平的观念,也期望看见公义的裁决,基督徒也不例外,但他有神的话为标准;更重要的是:对门徒来说,上帝是一切公义的标准和源头,上帝就是"义"!因此,饥渴慕义其实就是渴慕神(诗42:1-3)!

耶稣是最渴慕神的人:衪是圣子,但每早晨都朝见父神(赛50:4-5;可1:35-37),为要得见神的面,听衪的指引;而主衪的"食物"就是遵行父的旨意,作成衪的工(约4:34),并且甘心服事救赎罪人(可10:45) 。现代人喜欢讲求"自我实现" self-actualization,作为主门徒,我们当以荣耀神,服事人为人生的满足,好像耶稣一样!自我中心的人生,不单不能讨神的喜悦,自己也会感到虚度此生!

5. 怜恤人的品格:

怜恤人者,对弱者有同情心,对犯罪者有怜悯心;他不是为罪人找借口,乃是愿意多了解他的处境和困难;他也对欠债者有宽容的心,愿意尽力免他人的债,正如上帝免了他的债一样。

耶稣最有怜恤心:为了罪人,衪甘愿降卑为人,舍身流血赎罪,怜恤之心莫过于此!衪在拿因城复活寡妇之子,因为衪对寡妇有怜悯之心(路7:12- 15);衪走遍各城各乡,作教导,传福音,医病的工作,看见广大群众,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无牧之羊,于是服事他们,并差派更多人出去收庄稼(太9:35-38)。耶稣在十架上所流的血,足以赦免我们一切的罪(约壹1:7-9;来9:11-14)。

操练怜恤的心,可从代祷开始,并在行动上帮助輭弱有缺乏的人,千万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主的赏赐是:怜恤人者必蒙怜恤,不单是神的怜恤,也是他人的怜恤;这是对实践"怜恤人"的门徒极大的鼓励!

6.清心的品格:

清心的意义有二:第一,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诗24:3-6) ;第二,就是专一的依靠敬拜神。耶稣是最清心的人, 因为衪虽然受过撒但诸般的试探,与我们一样(衪有完全的人性),但藉著神的话,和圣灵的能力,衪成抵挡了一切的试探,而从不犯罪(来4:15);其次,衪专一的依靠敬拜父神,单单事奉衪(太4:8-10),因此衪能完成弥赛亚的使命,成为"末后的亚当"!

要建立清心的品格,首先要诚实面对个人的輭弱,学习向神认罪,得著赦免(约壹1:8-10), 又要经常到神面前来,朝见敬拜衪,单一仰望衪,明白遵行衪的旨意(在圣经中,藉圣灵引导),如此清心依靠朝见上帝的人,必得赏赐,就是得以看见神,在生命中,神成了他的异象,他也必得享神的同在,并且以神为乐(罗5:9-11)。

7.使人和睦的品格:

作"和事老",帮助人与神,与人和好,是极有价值,亦是极为艰难的职事。主耶稣付上了生命的代价,才为我们开了一条路, 使我们能与神和好,并彼此相爱(来10:19-24;约13:33-35);十字架使从前远离神的人,可以亲近神,并使犹太人与外邦人,彼此和好,成了一个"新人"(弗2:13-16);然而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是要将这和好的职份赐给门徒(林后5:18-20),因此,使人和睦是基督门徒的天职,这天职也是需要培养的品格,但如何培养?

明白十架的救恩,并经历与神,与人和好的福音大能,是和平大使的最好装备;其次, 在行动上带领人与神和好,学习饶恕得罪我们的人,为仇敌代祷,以善胜恶(罗12:17-21),都是不容易的课,却是建立使人和睦品格的最佳营养素;最后,依靠圣灵,胜过内心挣扎与环境上的拦阻,作和平之子;这样的人,必称为天国的子民,上帝的儿子!

8.为义受逼迫的品格:

由于世界是敌挡基督的,因此跟随基督的人必会受到压力和逼迫(约15:18-20;提后3:12);基督是那受苦的仆人,被杀的羔羊,为群羊舍命的牧人,衪的一生,充份体现了为义受逼迫的崇高品格,成为门徒的拯救与榜样,正如使徒彼得所言:"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2:21-24)

受逼迫的结果是甚么?保罗说:"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品格),老练生盼望"(罗5:3-4),而彼得看为主受苦是信心的试炼,像金子经火而得炼净(彼前1:6-7);其实苦难使我们更了解自己的輭弱,更专一的信靠神,而主更应许为义受逼迫者会得大赏赐(太5:11-12),包括主显现时所赐的"称赞,荣耀,尊贵"(彼前1:7)。

结语:

八福所描绘的,是主基督荣美的品格,门徒既有基督藉圣灵的内住,在某程度上都有这些品格的特质,但却往往是不成熟的,需要竭力追求(腓3:12-14),而且正如保罗所言,在今生我们永不能达到完全,因为品格的成长,基本上是基督生命在我里面长成,和我与衪关系的建立,而不是遵守规条,或完成某些事工,便可以宣告大告成!

路10:38-42记载马大和马利亚的故事,就是一个好例子;马大和马利亚,并非代表两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恩赐,而是代表门徒的两种不同的态度:马大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worried and upset about many things,NIV),她埋怨马利亚不帮她,也埋怨耶稣不吩咐妹妹来帮她,这反映了她的不满、自怜、和自我中心的事奉态度;而马利亚却选择了那不可少的,就是与主在一起,聆听主的话;对一个门徒来说, 尊注于主耶稣和衪的道,比一切都重要,马利亚的优先次序选对了:不是我,或是我要完成的工作,而是主和主的话语,这样的门徒,也会关心主所关心的人和事物,只是任何人和事物,包括我自己,都不应该是我(一个门徒)的优先关注!

主耶稣劝勉我们要作马利亚,不要作马大!

本文转载自陈若愚牧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anyeukyue),获准使用

作者简介
资深华人神学教育工作者, 现专事神学研究及写作,并兼任基督神学院(Christian Leadership Institute)神学研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