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发(1789~1855),原名恭发,俗名阿发,广东省肇庆府高明县三洲古劳村人,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四年,家世务农,因贫寒迟至十一岁才入村塾读书,十五岁时为家庭生计所迫而辍学,赴广州谋生,初学制笔,不久又改刻书印刷业,四年后始学艺完成。学习期间,他不忘文学进修,他在刻书方面精湛的技艺和自修而来的通畅文笔,都成为他日后宣教事业的张本。
嘉庆十五年(1810年)即梁发廿一岁,受雇于广州十三洋行附近的一家印刷所,认识了马礼逊与米怜并参与了马礼逊所译《圣经》中使徒行传的印刷工作。1811年至1813年,梁发又先后参加了马礼逊所译的《路加福音》和《新约》的付印工作。通过与马礼逊的长期接触以及《圣经》中有关基督教教义点点滴滴的渗透,使梁发逐步对基督教产生了兴趣。1813年5月,经由马礼逊的推荐,梁发受雇于英国公理会另一传教士米怜,并随米怜夫妇前往马六甲。在马六甲期间,梁发参加了《救世者言行真史记》一书的雕版,开始参加米怜的家庭聚会,米怜夫妇也有意识地引导梁发入教,"特别为他编写了一本简要的问答体小书,嘱他逐条想过"。1816年11月3 日.梁发在马六甲接受了米怜的洗礼,成为中国最早的基督教(新教)教徒之一。对此,他曾自述:"我自念我是一个大罪人,如不赖耶稣未w,上帝又焉能赦我?于是我遂决志为耶稣之门徒而求受洗矣。"
1819年他回到家乡,编写《救世录撮要略解》,鼓动中国人崇信基督教。此书共37页,附有经文、祷文,这是我国第一本用中文写成的基督教布道书籍,但未及发行,即被没收销毁,梁发也遭拘捕,刑讯拷打后被具保释放。
1820年,梁发在本村的一间陋室中,以饭碗为礼盆,为其妻举行洗礼,使她成为中国第三个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妇女。1823年,马礼逊?程归国,离别之际,决定由梁发接替其传教事业,伦敦布道会为其支付薪金,从此,梁发成为中国第一个华人职业传教士。他相继撰写了《熟学圣理略论》、《真理问答浅解》、《真道寻源》、《灵魂篇》、《异端论》、《圣经日课初学便用》、《劝世良言》、《祈祷文赞神诗》等书,其中以1832年出版的《劝世良言》最为重要。《劝世良言》共有九卷,内容包括信仰教理、《圣经》注释、护教文章等。梁发也在马六甲出版一本被称为中国集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月刊上发表了钗h文章。
梁发不但写,不但印,还找机会送出。科举时代,在省城举行乡试,三年一次,各府县的秀才齐集考试,某次梁发雇请苦力数人,擡著这些布道册到贾院前分发给二万五千多名考生。来自花县的秀才的洪秀全,就是在道光十六年(1836年)于广州贡院前得著该本《劝世良言》,后来就受该书的影响而设"拜上帝会",并建立了日后的太平天国。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梁发在香港、广州等地宣教。1843年,因清政府追捕,梁发逃到新加坡、马六甲,5年后又潜回广州,建福音堂,继续传教。梁发前后传教32年,到他晚年,仍然不辞辛劳在广州各基督教医院宣教。梁发于咸丰五年(1855年)四月十二日逝世,享年67岁。
梁发一生为向中国人传基督的福音鞠躬尽瘁,他曾对英国圣公会来华宣教士四美牧师说:"外国的基督徒能够这样爱人类的灵魂,远涉重洋,来向憎恨他们的华人宣传福音,那末,我做了一个中国人,应更如何为祈求我国人的悔改起见而努力呢?"
梁发过世后葬于名叫凤凰冈的祖坟中,后来基督教岭南大学迁来凤凰冈附近,始知梁发祖坟已在该校扩充时被收购。1920年,即梁发死后65周年,岭南大学遂决定迁移梁发坟墓到该校礼拜堂之所在地,以记念这位中国基督教史上的伟人。
梁发家乡亦建有梁发纪念堂,其事迹和文物今存福建省华侨历史博物馆。
Source:真理辩正中文网(Contending for the Faith)
-
香港Island ECC购入著名旧戏院 改造为开放式社区教会
位于北角英皇道423号的新光戏院,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长期被视为北角的一个地标。如今,这座富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将重新被赋予生命——国际教会Island ECC宣布将其作为永久场地,启动名为"BoldFaith"的项目。
-
温伟耀博士的信仰思考(下)五十年来每天与创造上帝同行
拥有丰富科学、哲学研究背景的72岁基督徒学者温伟耀博士回顾自己寻找宇宙真理的五十年时,将他对宗教的思考总结出五点,并向多伦多华人分享。
-
华人AI专家Moses Wong访谈(三):AI自主意识 x 全球风险
上篇《AI专家Moses Wong访谈(二):人工智能的"属灵维度"》里,《基督日报》记者与基督徒AI专家Moses谈论了特别的课题——AI的属灵维度。今次他与记者一起探讨AI拥有自我意识的可能性、为么AI具有不可掌控性,以及世界各国对超级AI的共同应对之策。
-
AI专家Moses Wong访谈(二):人工智能的"属灵维度"
人工智能会有"灵魂"的维度吗? 作为基督徒,Moses今篇还会以具科学性的"属灵维度"的层面,从少为人注意的角度,为我们探究有关AI与"外星的智能"、属灵存在(Spiritual Beings)等等的关系。
-
卡钦斯博士:青年人比我们想的对耶稣更开放
尽管不少教会年青人正在减少,但根据巴纳研究所(Barna)的研究,美国77%的Z世代表示愿意学习耶稣的教导。教会有机会吸引这一代人,但前提是——与他们互动的方式需要改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