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航海家—影音使團總幹事袁文輝專訪(一) 

袁文輝
袁文輝

華人基督教事工中,論大膽創新又高瞻遠矚的機構非影音使團莫屬。無論是打造一座基督教電視台、建造一比一的方舟,或是前往亞拉臘山尋找疑似方舟的巨木……這些痴人説夢的大計都是由一個為神癲狂的創辦人——袁文輝發起。

「影音夢想號」這艘巨型郵輪由1989年啟航至今29年, 袁文輝一直以異象和夢想帶領整個事工團隊向未知的歷程探索。本報記者帶著興奮與期待,與這位夢想家、探險家與拓荒者進行了一次訪談,一窺這位夢想航行家是怎樣煉成的。

記者到達影音使團總部當天下著雷雨,但辦公室內同工卻充滿幹勁地工作。步入寬敞的總幹事辦公室,各式裝飾擺設直入眼簾。穿著斯文直條裇的袁文輝已臉帶温和的微笑端坐大班椅上,準備好接受訪問。這位瘋狂傳奇的事工領航者,他的成長歷程是怎樣的呢?

童年信仰啟蒙:從「八仙」到耶穌基督

他不疾不徐娓娓道來他的成長故事,他形容自己是「典型的中國南方人」,「我成長於六七十年代,自小跟隨信奉道教的父親入廟拜神。鬼節時會跟著大人摺衣紙燒香、看神功戲,亦跟著父親讀民間神話故事,八仙過海、女媧補天、西遊記等名著。」

袁文輝身高近六呎、身材魁梧,但原來年少的他受盡疾病纏繞,影響著他的心靈世界:「我年幼時患皮膚病至爛臉,又被哮喘折騰,感到人生多苦,不其然尋索人生。我會問:通過悟道、修行是否可以輪迴成仙?雖然我想不到所以然,但我總覺得有靈魂存在。」

袁文輝
袁文輝

探索造物主

隨著「人有靈魂」這矇矓的印象,袁文輝鍥而不捨的探索,不單看到生命的曙光,也啟蒙了一生的事奉路向。

「我就讀的天主教學校有《聖經》課,學生要將聖經人物如亞當、夏娃剪出來貼在伊甸園的圖畫內。那時已算是活動教學了,老師會帶領學生討論,例如『聖經怎樣看待窮人』、『如果窮人沒得吃怎麼辦』等,這都給我人生的智慧。」

此外,地理科的基督徒老師在一所天主教的學校秘密舉行基督教團契,讓袁文輝有機會認識到耶穌基督。

「造物主向人顯示自己是可以很有創意的。」袁文輝憶述:「有一位阿姨送給我貝殼,令我感到驚訝這麼美的設計背後必有一位造物主,我怎樣知道呢?就是地理科的老師告訴我的。他説有一位創造主差派獨生兒子耶穌來過世上拯救罪人,所以作基督徒要有崇高的人生『使命』,清晰的人生目標。」袁文輝因而發現這位造物主並不是他從小接觸中國民間傳説的八仙,而是耶穌基督所指向的一位。

開啟人生邁向事奉路

一次佈道會上,袁文輝在再次認識到造物主的偉大,從而給了他第二個觀念:「我要為主而活,並向人解釋歷史的來源、人生從何而來等問題。」

他説:「信耶穌後,我認識到有一個身份,自己竟可以成為創天造地的兒子,人生不再懼怕之餘更要將這經歷讓更多人知道。」

袁文輝以確定的語氣繼續説:「對於基督徒經歷過的故事、世界與聖經有關的題材、上帝的博大精深、基督徒從日常生活經歷的神蹟奇事、在歷史上留下探索基督的事情......,只要與聖經有關的我都極之嚮往,所以日後與人分享基督教的意義就是我的人生意義是我最大的樂趣。」

頑疾煉成遇「弱」愈強硬漢

袁文輝説回性格的形成,原來亦有一個故事。「年少時每當晚上哮喘發作,漫漫長夜難以入睡,熬不過去就被送到醫院,醫護人員用一支粗針筒將藥水滴入身體以作舒緩。」

袁文輝透露,體弱多病促使他去鍛鍊身體,他在學時參加田徑比賽,用跑步鍛鍊強壯的體魄。開始時他在公園跑一圈已很不容易,過了一段時間終於成功跑一圈,再發現原來自己可以跑多幾個圈。

他更挑戰自己報名參加學校田徑比賽,「初時跑包尾,但風雨不改持久練習,開始跑到十多二十個圈,試過一次參加田徑比賽得第四名。由於第四名沒有獎牌,我覺得再要定一個目標繼續去賽跑,結果得到第一名;然後我再定了1500公尺的目標,結果竟然比別人多跑一個圈,後來更破了學界紀錄。」

有説「遇強愈強」,袁文輝則是遇「弱」愈強的硬漢,當遇到軟弱之時反而激發鬥心超越極限,最終締造奇蹟成為全港長跑排名第六的健兒選手。自此,袁文輝開始感覺到上帝要他學效《烈火戰車》裡宣教士主角李愛鋭,他開始思想自己的人生:要為地上獎牌而跑還是為天上的獎牌跑?

夢想家的雛型就是這樣漸漸被上帝塑造成形。然而,他是怎樣成為基督教福音媒體人﹖「影音使團」又是怎樣孕育出來?(待續)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