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機構6月14日於網上公佈反修例運動與青少年情緒健康研究,調查發現七成半受訪者感到難過覺得香港處於危機時刻;九成半經驗同輩同行;九成六自認是香港人。突破機構事工研究發展經理陳競存認為,青少年擁有身份認同感有助抗逆。
突破機構於2019年10至11月間進行一項「反修例運動與青少年情緒健康」研究,以街頭問卷形式於港九新界訪問10至29歲青少年,成功收回542份問卷,逾7成受訪者為全職學生。調查發現,七成半受訪者感到難過出現情緒問題,有集體抑鬱的現象。七成多(72.8%)認為危機源自「民主、人權、自由受削弱」,近六成(58.4%)認為社會出現不公義。
此外, 九成半受訪者感受他人絕望,但經歷同行共感。「同行共感」包含「共感經驗」及「互補學習」兩種情況,「共感經驗」指人們在情感上結連、「互補學習」則指人能接納差異互相補足。研究進一步發現青少年經歷同行共感有助提升抗逆力。
研究亦發現九成六(95.7%)受訪者認為自己與其他在香港生活的同是香港人;九成四(94.2%)受訪者更認為自己「愈來愈愛香港願意為這裡的人付出。研究數據亦顯示,「同行共感」與身份結連具強烈正向關係,青少年愈經歷「同行共感」愈願意為香港承擔及付出。
突破機構事工研究發展經理陳競存總結,該次研究顯示強烈的歸屬感和身份認同及「同行共感」的經驗,都是給予青少年願意積極應對困境的正面力量。香港教育一向只重視提升個人競爭力,然而共同學習、彼此欣賞與分享,往往能夠讓青少年有更強的抗逆力,並且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