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特曼教授在台主講神學講座「敬祖與復活盼望」

2005 十月 12日, 星期三 11:29

台灣中原大學創校五十週年紀念,大學宗教研究所特別邀請了舉世知名的神學家莫特曼教授(Prof. Jürgen Moltmann) 於台灣全人教育村國際會議廳舉辦了「莫特曼夫婦神學講座」,揭示全人教育未來發展之新氣象。10月12日早上,莫特曼教授講解了「敬祖與復活盼望」與「潘霍華思想遺產與廿一世紀神學」兩個專題。

在傳統社會中,特別在西方現代社會中經常被藐視為「祖先崇拜」的要素掌控著人的生活。莫教授認為,祖先並沒有像現代意義中「不再存在」而死去,他們繼續存在於靈界,並且臨在活人的現場。「後代」活在一種祖先經常臨在的意識中,生活中一切重要的事情必須在列祖列宗之前的決定,特別是關乎他們的榮辱。正如舊約聖經中長串的族譜以及中國和韓國幾百年的祖譜顯示,沒有這種集體的聯續性就沒有個體的身份。

到了十六世紀末,基督教在中國宣教面對的問題,就是這種祖先崇敬究竟是宗教的崇拜,還是對生命的敬畏中理所當然的一環。莫教授舉例說,著名的意大利神甫利馬竇所屬的耶穌會不認為中國的祭祖、儒家對祭祖提出的論據和基督信仰之間有任何的矛盾。然而,後來方濟會和道明會的宣教士到了中國,將這種中國的習俗咒詛為偶像崇拜。教延在1715年和1741年透過兩道反對耶穌會立場的諭令決定了這場爭辯,並且禁止基督徒祭祖。對於基督教是否可能有一種尊榮祖先的方式,莫教授認為亞洲地區如中國、韓國、日本的基督教最好發展出本身基督教的敬祖形式,使得基督徒能維持他們本身的身份。

Like Us on Facebook

死亡無法限制基督拯救的福音

另一方面,莫教授認為基督的團契不僅是活人的團契,也是死人的團契。正如保羅在羅馬書裡講的,「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在復活的基督裡,死亡的圍牆傾倒了。所以在基督的團契中,死人不是在現代的意義上「死了」,而是在原始的意義上「臨在」。這是亞洲的敬祖以及在死人臨在中的生活的真理成份。基督的死亡和復活不僅對現今的具有將來的意義,而且也對過去包含一種盼望。而他確信的是,死亡無法限制基督拯救的福音。莫教授再從基督信仰的角度看,祖先和後代在將來的死人復活中共同期待「將來的世界的生命」。他說在基督裡再次發現活人和死人的團契,會導致我們以不同的角度看活人與子孫的團契,並且再度開啟現代社會的將來。

今天下午還有兩場由伊莉莎白教授(Elisabeth Moltmann-Wendel)主講的「從歐洲的觀點看今日的女性神學」和「抹大拉的馬利亞:耶穌的朋友與第一位女使徒」的專題。此外,明天莫特曼教授將會與大家探討基督教大學的理念。

莫特曼教授簡介:

莫教授乃自二十世紀至今最具影響力而且仍具原創力的世界級基督教神學家。他早年求學期間本欲研習數學與物理學,第二次世界大戰之經歷卻使他皈依基督而轉向神學研究。為使基督信仰醫治戰後又陷入核戰危機的人類集體絕望之心靈,他開創《盼望神學》,使基督宗教繼中世紀天主教神學強調按愛心,近代基督宗教改革強調信心,而今得以進入末世盼望之神思時代。莫教授一生始終關懷其青年時之的人生初衷:自然科學。當世界進入二十一世紀時,他反思二十世紀之科學問題,寄望以基督信仰與東方智慧為新世紀揭示科學發展之新象,著作《科學與智慧》,同時亦與道家哲思對話。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