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對基督教的打擊
五四運動對於基督教的打擊後果比義和團嚴重得多,義和團只是打擊硬體設備,但五四運動的興起,對後來的「非基運動」造成很大的影響,洪予健牧師介紹說。
五四運動的起因是在巴黎和會中,列強不顧中國反對,訂立了《凡爾賽和約》,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消息傳來,在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3000學生雲集天安門,要求廢除《21條》。5月11日,上海學生群起響應,當時政府抓了幾個學生。5月14日,天津學生回應。直到6月5日,上海工人大罷工,變成各界參與的運動。到6月28日,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這是第一次大學生帶領的運動,這個運動興起後引起了重視。五四運動不只是愛國運動和民族主義,它還是新文化運動。洪牧師說,五四運動學生為什麼興起,是和1915年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雜誌分不開的。
在創刊詞中陳獨秀寫道:「自由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力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像的。」每一點都是針對中國的保守落後。陳獨秀憤怒斥責義和團權亂,在1920年還寫了《基督教與中國人》一文,他雖然沒有接觸過耶穌基督,但認為耶穌基督的品德非常高尚,中國人就需要這樣的品質。他又認為基督教是文明的,中國人要學習。
Like Us on Facebook
當時重要的文章還有胡適的關於改良主義,胡適奠定了中國的白話文,所謂新詩詞就是我們所說的箴言和詩篇。胡適在1911年於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期間也參加了基督教的夏令營,他曾在6月28日的日記上記著:「會中有7人決志,中一人為我也。」但是後來他很反基督教,在出版的日記寫了一個追記中說:「他們用感情手段行捉弄人之事實,後來我細想,深恨其玩這種把戲。」
洪牧師慨嘆,我們要汲取教訓,基督教信仰是真理,如果你抽去真理只說感動,掉掉眼疵幘虓Q想你是不是真的。所以基督徒要用神的話作為根基,當然初期有感動是好的,但要把根扎實下來就不一樣了,很可惜的故適最後完全失去了。
後來胡適說我不信上帝,只講科學民主就可以了。之後他發動了一場叫「問題與主義」的大論戰,說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他認為中國社會要逐步變革,有點像鄧小平講的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來,不要高談主義。胡適又認為科學和民主可以信仰,一切科學都能搞定,而主義只是一種方法而不是信仰,這種方法只能用在有限的層面上。
洪牧師說,可是當時人們最需要的是主義,因為主義是一種信仰,是需要歌頌需要高舉的,否則不叫主義。當時中國就是缺少信仰,只有基督教這個信仰才能對抗馬克思主義這個信仰。
今天我們談「非基運動」,當時有人說五四運動是反對孔子的,現在孔子打掉了,那耶穌基督就更能接受吧。洪牧師說,這完全錯了,因為人的驕傲使人難以謙卑下來,接受救贖。當孔子的東西沒落了,知識份子要變法圖強,他們要看得見的強大,卻不去研究西方強大的根源。
那時有激進的份子組成「少年中國學會」,在北京舉行了三次宗教問題演講大會,第一矛頭對準了基督教,首次挑起了對基督教的非難。少年中國學會以科學為名,不打民間迷信,卻抓住基督教,要求羅素參與討論推波助瀾。羅素發表演講認為中國遠離歐洲運氣太好了,可以免除歐洲餘毒的宗教。後來羅素又寫信給巴黎的三位學者,他們都是對宗教否定的,認為宗教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希望中國永遠保持無宗教的文化傳統。
非基運動的導火線
接下來洪牧師談到非基運動的導火線。世界基督教同盟大會定於1922年4月19日在北京清華學校隆重召開,這次大會因為一戰而中斷了9年,能在中國重新舉辦本來是中國基督教的榮耀。在會議召開的前一年,中國迎來了辛亥革命,有了第一部憲法,上面寫著保障宗教信仰是每個公民的神聖權利。因為中國這一大進步,為了鼓勵他們,就決定把這個會議定在中國舉行。
結果會議中來了37個國家746名信徒,主題是「基督和世界的改造」,內容涉及反對列強淩弱,保護當時弱小民族的利益,這是基督教的精神。不過蘇俄當時遭到西方國家的包圍,而中國是開放的,他們就想把中國拉到自己的圈子裏。
正好世界基督教代表大會在中國舉行在即,蘇俄恐怕基督教從此就在中國站穩陣腳了,於是就鼓動中國加以反對。當年張作霖找到了材料,知道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對手就是基督教青年會,於是向自己的幹部表達了兩種阻礙方法。一是公開組建非基青年同盟,召開非基組織大會,二是派同志們以基督徒的身份參加會議,從內部破壞大會,使他們瓦解。
和共產國際相比,雖然少年中國學會是知識份子,但在這方面卻沒有經驗。他們列了一項凡是信教者不得加入學會的條例,結果被認為是野蠻的,與提倡開明的科學相反。經過辯論後這條例不能成立,最後非基宣言產生了,又在上海的共產主義青年團在其機關報頭期發表以非基督教學生同盟為特刊,宣告基督教協會是有產者壓迫無產者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