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生成耶穌逼真臉貌 解開都靈裹屍布疑團
人工智能生成圖像揭開了耶穌逼真臉貌,400年歷史的都靈裹屍布9月25日為展出90週年紀念日,正當25,000人前往義大利杜林的施洗約翰大教堂親睹聖像,都靈裹屍布的耶穌真像再次掀起爭論,人工智能最終解開疑團?
-
浸神前院長韋理信牧師安息主懷:美傳教士遺愛香港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前院長韋理信牧師(George Wilson Junior)9月20日安息主懷,享年96歲。一位來自美國的傳教士、傑出教育家,説得一口流利廣東話,情繫香港鞠躬盡瘁60年,提倡華人神學教育本色化。
-
500人尋求拯救!耶穌遊行在丹佛引發靈性轉變
耶穌遊行(Jesus March)運動今年走遍6個城市,8月12日進入丹佛市(Denver),吸引7000人聚集在市政中心公園宣揚耶穌的名字、在街道傳福音、祈禱和敬拜。該運動源於2018年一羣年輕人受聖靈感動,聯合每個城市的信徒大膽宣講耶穌。
-
播神發起福音運動 郭文池促教會進社區讓人轉向神
香港播道神學院發起「行在社區的福音」運動,郭文池院長在8月27日培靈會以「黑暗等待光明」為題,呼籲教會走進社區讓人看見上帝之光,該運動目前有26間教會共263人參加,為播道神學院90週年院慶重頭活動之一。
-
研究:積極參與教會幫助青少年精神發展
佐治亞大學一項新研究指出,年輕人積極參與教會有助精神發展。調查發現,雖然父母仍然是信仰傳承的最大影響力,但教會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引領他們繼續信仰之旅不致遠離教會。
-
葛福臨牧師談加州火災:災難提醒我們是否準備好見主?
知名佈道家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在談及加州大火時,強調災難提醒人們反思生命的永恆意義。他呼籲人們認識主耶穌基督,通過承認罪過、接受祂的寬恕,憑信心迎接永生,無論生活中遇到什麼風暴,都能坦然站在神面前。
-
特朗普宣佈成立宗教自由委員會,誓言打擊反基督教偏見
在華盛頓希爾頓酒店舉行的第73屆全國祈禱早餐會上,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佈將成立一個新的宗教自由委員會,致力於打擊聯邦政府中的「反基督教偏見」。
-
洛杉磯大火觸發的思考: 聖經中的五次降火事件
翟大衞牧師在加拿大温哥華地區多間教會分享、講道。他喜歡從《聖經》和信仰的角度出發看待新聞和社會事件。針對近日的洛杉磯大火,他詳述了聖經中提到過的五次降火事件,認為這些事件都展現了神對罪惡的審判和對信徒的警戒。
-
2025全球差傳數據出爐:亞洲未得之民最多 宣教資源分配不均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近日發佈《2025全球差傳數據》。針對全球差傳現狀及未來趨勢進行四項觀察,發現全球只有3%宣教士被派往未得之民地區,而教會用於差傳的奉獻亦不足一成。
-
2025年全球基督教鼓舞人心的九大趨勢
多數基督徒的視角往往侷限於自身所處的教會和周圍環境,因而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會感到灰心。然而,戈登康威爾神學院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5年報告揭示了一些重要趨勢,這些趨勢不僅延續了2024年的積極態勢,還為全球基督徒帶來了鼓舞人心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