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华人牧者及基督教领袖张慕皑牧师 (Rev.James M. Cheung) 于2017年11月22日下午安息主怀,享年76岁。其生前服事的教会与机构相继为他举行安息礼拜。张牧师致力推动神学教育,任建道神学院院长达25年之久;同时出任九龙城浸信会牧师达22年,他忠心事主,按著正意分解圣经,在教牧同工眼中,一生活出上帝仆人的样式。
张慕皑牧师回归天家,却留下美好榜样在人间。若要更多了解他的生平、事奉的历程及如何领受神的恩典,在《承先启后》"人物专访集"(港九培灵研经会,2017年8月)其中一章记载他的口述访问,可作为一点注脚。
中学毕业已蒙召做传道人
据《承先启后》描述,张牧师在1941年生于香港,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家住中环安兰街。出世不久,便走难到中国,父亲在汕头工作。大概 1949、50 年因著大陆改变政权举家回港。小学就读加士居道的循道小学,中学转读九龙华仁。毕业后赴加拿大读书,本想入读沙省大学(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经过雷城(Regina)时在圣经学院借宿一晚,早上起床时有一位西人拍门,是包忠杰牧师(Rev.Paul H.Bartel)鼓励他留下,他因而在雷城读书,有一段时间住在宣道会的圣经学院的宿舍,更开始与宣道会神学院建立关系。
其实在中学毕业时,他已蒙召做传道人,后来神的催促和带领入读三一神学院,后在西南浸信会神学院获博士学位,主修基督教伦理学。并在建道神学院任教,及承接岳父张有光牧师牧职,担任九龙城浸信会主任牧师,担任两职直至退休。
张牧师被问及为何不在留在加拿大教神学。张牧师有感而发:"西方的人才多,神学院很容易找到人取代我的职位,但香港、东南亚的神学水平较低,我感觉神准备我回来......但无论华人教会、西方教会,教伦理学的老师都不多。"
筹款工作经历不少恩典
1979年张牧师回港,后来加入建道做院长,需要负责筹款。"其实我不懂筹款,这是神的恩典,若要提升学士至硕士课程,也需要加开学科,并且要有许多配套。到了六、七十年代,香港一般人的学历提升,神学教育亦提升,开始发展较高层次的神学教育。所以,我回来之时正是百废待举,很艰苦。"
然而,他在过程中经历不少恩典。"当时不知钱从何而来,有一次装修费需要五十万,但没有钱,怎办?我祈祷后,有学生敲门,放下一个信封,怎料里面正是五十万。许多奉献也是从城浸和其他宗派会友而来。"
"在建道九十周年,由于要兴建新的礼堂及教学楼,校董建议有人认献一千万才可以做。后来,真的有人认献了一千万。在开设市区校园时,也是这样。从这些经历,我们学习依靠神,看见神的工作,看见神感动人。当兴建九十周年校庆的建筑物时,最后一期尚欠巨额,那刻我想起吕明才的儿子吕高文,但与他不熟。我走上他的办公室,与他分享建道建筑尚欠的费用,当时他的身体也很软弱,但他没有问我欠多少钱便答应捐献。"
事奉是神给予机会
张牧师亦分享到在港九培灵研经会做了七次讲员。"最深刻一次,是史保罗牧师 (Rev. Paul Smith)病了,杨濬哲牧师找人代替他,于是找我。但只有一个星期时间,感恩的是同工们很好,叫我不用理会其他事,只要专心预备讲道。"
谈到事奉的态度,他认为:"一直是神给我机会,便尽能力做。若做得不好,求神怜悯。有时手上事工多,只好按重要性安排次序,但假若尽了力,就不用介意做得好不好,一切要交托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