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医济世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职业,但却有人弃医歌唱,以音乐文化祝福万民。救世传播协会副会长谢光哲的信主历程离不开"歌唱",事奉亦以"为耶稣歌唱"祝福信徒。
头部受撞牙医梦变
谢光哲原是念牙医系,毕业后没有开业从医选择了"歌唱"这条路来事奉神。他忆述,是家里第三代基督徒,阿公是教会的长老,阿嬷时常"抓"小孩去作礼拜。
谢光哲指,1983年读国中一年级时跟著亲人移居到南美边打工边读书,在长辈们的眼中,他将来必定会从商或成为优秀的医生,他自己也觉得前程锦绣,从来没有忘记父亲要他成为医生的梦想,可是在一次意外中头部受到撞击,而引发轻微脑震荡,恍然发现:原来人体是这么的脆弱?平安是如此容易失落?大概有半年时间,他不停的问自己:如果明天我死了,今天我该做什么?
谢光哲又指,他在圣保罗市中心看到一幢幢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似乎就要倾倒横压在身上。生命的不可预期让他产生了莫名的焦虑人变得沉静。
乐韵缭绕弃医入天韵
他表示,有次天韵诗班远道自台湾抵达巴西在教会举行了一连三场的演唱会。谢光哲被会堂里优美的和声缭绕回荡吸引著。
他说:"已经持续一段时间的紧绷思虑随著诗歌的旋律,竟像被一双巧灵的手指轻轻按摩著,内心失去了许久的平安终于恢复。"
一直都有参加合唱团的谢光哲表示,到那时才发现诗歌演唱除了个人的信仰告白以及聚会敬拜的一环之外,和谐优美的合声竟然具有意想不到的疗愈作用,诗歌的导引下,基督的平安碰触到了他心灵的最深处。
他衷心对上帝说:"你若许可,请你给我机会加入天韵诗班,到世界各地去安慰人,宣扬你的爱。"在1995年他从医学院顺利毕业但1998年初天韵诗班的邀请来到,他毅然决然的做出决定,他在思想:这世界上的医生很多,但传福音的人不多。
谢光哲反思,在肉体与灵魂的需要之间孰轻孰重呢?何况自己本身便曾经是诗歌的受助者:从焦虑不安到笃定安稳,诗歌让他经历了信仰及基督的真实,还有什么比这影响力更大的事业呢?谢光哲就这样开始了"歌唱"事奉,投入音乐文化事工。
音乐文化事工内容至重
今天的谢光哲怎样看音乐文化事工?他在"华福之夜"分享救世传播协会透过多元媒体传递福音信息。例如协会事工之一的"天韵",在不的场合用音乐艺术去走进人群当中传福音,希望更多人起来,透过艺术媒体来传福音。
华人教会非常看重门徒生活操练即是"门训"。谢光哲表示,其协会的事工亦结合门训的精神,从救传创办人彭蒙惠老师到洪善群会长,他们教导所有加入的每一代不同的同工,他向彭老师和洪会长学,也把自己所学的传给比较年轻的同工,透过生命榜样和专业的服事,内部整个团队就是一个门训的过程;其协会所领受的是透过媒体教学和音乐直接传递进入人心。所以协会内部就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且一代传承一代地把福音分享出去。
谢光哲认为,在新媒体冲击下,教会要透过新媒体或音乐文化祝福万国万民,但是最重要的是内容。"当我们要透过网路分享,内容非常重要。当我们分享诗歌,一定要有很好的练习和很好的歌,而不是临时找到或喜欢这首歌就唱。所以,在预备好的内容时,广度和深度都要注意到。"
他期望更多基督徒音乐人能影响这个世代来祝福所有接触到的人,善用上帝给我们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