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耶稣的女门徒》:伪经x女权主义超人想像

电影《耶稣的女门徒》:伪经x女权主义超人想像
电影《耶稣的女门徒》:伪经x女权主义超人想像

今年有不少基督教题材影片,其中《耶稣的女门徒》(Mary Magdalene,另译为《抹大拉的马利亚》)在受难日前夕(3月29日)上演,此片为荷里活基督教题材传记片。

电影以《圣经》耶稣与门徒的互动及十字架为骨干,去刻划出一个坚强睿智的女门徒,称她为"史上最受误解的《圣经》人物之一",充满女性主义的气场,几成让女性擡头的"逆权大状"。

电影讲述抹大拉的马利亚是一位被七个鬼附的女人,在当时保守的社会成为家族的辱耻,在听到耶稣的讲道后,她决意摆脱一切枷锁,无视世俗的冷眼,不惜离开守旧的家人加入耶稣与门徒的传道行列,直至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仍跟随而至,更亲眼见到耶稣受死、埋葬和复活,并且是第一个见证耶稣基督复活的人。

诺斯底异端 《抹大拉马利亚福音》无限想像

不过鲜有影评提及,电影故事实质是扩阔了伪经《抹大拉马利亚福音》无限想像。《抹大拉马利亚福音》于公元120年为诺斯底信徒所写,1896年在开罗市集被德国学者发现,内里充满了基督教死敌诺斯底异端的色彩。描述抹大拉玛利亚在耶稣复活后,门徒看见耶稣显现及被差派向全世界宣扬福音,恐惧被罗马人杀掉。

在该作品中有不少抹大拉马利亚与门徒的对话,都显明她比起众门徒更明白耶稣神秘意旨,并且由于主特别的宠爱,独独指示她不为人知的奥秘,她因而被门徒所妒忌。她俨然比所有门徒更有勇气,描述她"站起来安抚众人",劝勉门徒"别沉溺在伤感和疑惑中……让我们颂扬祂的伟大吧!"有趣的是,《抹大拉马利亚福音》中甚至出现"歧视女人"的字眼,与《耶稣的女门徒》女性充权色彩不谋而合。

由于以《圣经》包装、伪经为实,电影中对故事主角的刻划变得相当"反正统":

耶稣:软弱无力的情感的依附者﹖

《圣经》记载祷告是耶稣能力的泉源,约翰福音2:24:"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但电影似乎将耶稣描绘为一个情感的依附者。当祂面对十字架苦路、耶路撒冷渐黑暗,则被刻划为软弱无力的人,夜访马利亚哭诉累至伏在她脚下。由于故事主角是抹大拉的马利亚,为突显她在片中"宗徒中的宗徒"的形象,电影中将耶稣说的话巧妙改写,变成"像一粒芥子,女人拿去园子不断长大让天上飞鸟在枝上"。她被塑造成为"突破时代者",在海边为妇女们施浸,更带领群雌成为一代福音战士。

十二门徒:执迷不悟的抗暴者﹖

鉴于当时代的政治背景,犹太百姓情绪都趋向耶稣能带领群众救国,《圣经》只提到门徒中的奋锐党的西门有反政府组织的背景。电影中,十二门徒都变成一群密谋推翻罗马帝国政权的起义者。他们执迷不悟坚持抗暴者,唯独抹大拉的马利亚头脑清醒、心灵与耶稣最贴近。

到电影尾声,抹大拉的马利亚向门徒见证主耶稣复活,却被多番质疑,并与她争论天国的真义。彼得坚持耶稣再来为他完成政治理想的天国,质疑何马利亚被耶稣拣选带来这信息,是个顽固及嫉妒份子。但马利亚属灵睿智凌驾众门徒,只有她参透"天国不能透过冲突来建立,亦非透过对抗来毁灭,是透过关爱行善、宽恕来建立",结果与门徒分道扬镳,她则单独回到复活的耶稣身边。

对抹大拉的马利亚可信的真实形象记载于《圣经》身上曾住著七只鬼,耶稣帮她驱魔后她成为耶稣的跟随者。她常与其他跟随耶稣的妇女们在一起 (而非与耶稣的门徒日以继夜在一起)。耶稣钉十架时,她与其他妇女跟随在十字架下目睹他受难经过,而耶稣死后,她在坟墓旁热切地为他而哭,是第一位见到复活后的耶稣的见证者。

按罗马礼仪年历,7月22日是抹大拉的马利亚纪念日,但自2016年起,教宗方济各贝颁布法令,提升该日为"庆日",将她与其他宗徒地位同等成为"宗徒中的宗徒",正是纪念她对耶稣热切的爱,以及肯定她为复活的第一位目击者,亦是要唤起公众关注妇女在教会和社会的角色。

总括而言,《耶稣的女门徒》为观众丰富了对抹大拉马利亚的超人想像,生动地刻划出伪经里的马利亚,可说是了解基督教历史初期诺斯底伪经经典的好题材。

  •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他在致辞中强调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并呼吁国家恢复信仰的精神。他也表达了对宗教自由、家庭价值和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强调政府应保护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现场有多位宗教领袖出席,包括葛福临和保拉·怀特。

  • 首获政府批准 华人神学院意大利取景拍摄《基督教在罗马》

    华人基督徒在意大利开设的首间神学院、意大利华人神学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称意神)推出大型圣经历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罗马》,深入罗马十九处最具历史价值景点,揭开基督教源流。

  •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性别转换"

    近日缅因州一位母亲起诉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因是学校刻意隐瞒她女儿性别焦虑的情况,并采取行动推动她进行性别认同的"社会过渡"。

  • 2025圣经公会报告:美国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阅读《圣经》

    根据美国圣经公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发布的2025年《圣经现况》(State of the Bible)报告,美国阅读圣经的人数在经历多年下滑后,今年再次出现显著增长,与2024年相比,多了将近1,000万人投入读经。此外男性各每一个世代的圣经使用度都有明显提升。

  • LGBTQ合法将转化社会意识形态 英国律师促教会警醒

    基督徒关怀差会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创办人、英国律师安德利亚·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韩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对英国社会所带来意识形态的改变,并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轻心。其言论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