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完整的宣教學』會成為『完整的宣教策略』,
那麼反過來説,一個『不完整』的宣教學將會不幸地成為『不完整』的宣教策略。
~Radius
事工在台灣的Radius Asia宣教訓練中心4月4日將在香港舉行首次宣教士訓練事工説明會。是一個為期九個月的全時間跨文化宣教訓練,為受呼召參與跨文化宣教的信徒提供全方位性的跨文化宣教預備訓練。
Radius Asia宣教訓練中心是Radius International亞洲以中文做訓練母語的分校,他們過去已進行了六屆宣教士訓練事工。4月將與香港差傳事工聯會協作來香港舉行首次招生説明會。本報訪問了Radius Asia同工以潔,她向記者詳細分享全時間跨文化宣教訓練(以下簡稱RA)的環境及訓練方法。
訓練中心位於台中舊城區 東南亞移民工天堂
Radius Asia為這為期9個月的訓練選擇了一個獨特的訓練場地——位於台中一棟位於舊城區的大樓中。這裡曾是繁華的巿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區域顯得有些老舊,周圍環境也顯得較為複雜。鄰近是東協廣場,廣場內超市、夜店、小吃、賣店林立,是越南、泰國、印尼及菲律賓等東南亞移民工的天堂,形成跨文化宣教訓練的絕佳場所。
RA學員們會發現這裡的街道比較繁雜,偶爾可以看到流浪漢,並且地面上滿是煙蒂,亦會有性工作者蹤影。以潔解釋,這個地區其實並不危險,但對於來自其他城市的學員來説,環境的差異可能讓他們感到不適應,學員將會面對一個相對陌生環境的跨文化社區,以便他們能夠學習如何適應各種文化和社會環境,亦正好為他們提供更真實的模擬宣教體驗。
具豐富經驗的宣教士陪伴訓練與指導
在師資方面,Radius Asia的訓練團隊由三到四位同工及十幾位宣教士老師組成。這些老師都有到未得之地宣教的實戰經驗。他們長時間宣教禾場生活,學習了當地的語言,能教導學生如何面對困難。訓練過程中,與學員共同生活在附近,陪伴學員,向他們分享實際宣教的經驗,幫助學員更好地準備未來的挑戰。
在訓練中每位學員都會指派一位宣教士老師,並每兩週進行一次面對面的對談,討論學員的生活、學校訓練以及與同儕之間的關係。因此這些導師不僅在課堂上提供指導,還會更全面地觀察和了解他們的狀況。此外,RA會對學員進行評估,包括語言考試和學期末的反饋,學員不僅會收到老師的意見,還會聽取同儕的反饋,能幫助自我檢視。
宣教士必須要有長期抗壓的品格,
視苦難為完成大使命之工具的眼光
~Radius
Radius的訓練有六個方面,包括語言學習、文化學習、教會建立、聖經基礎、品格訓練及實際事工能力。RA的品格訓練包括屬靈紀律、團隊服事、每日體能訓練、抗壓能力、禾場上的婚姻&單身等等。最令本報記者好奇的是,這個訓練會透過什麼具體方法來訓練品格呢?
品格訓練 在RA的9個月裡,學員都必須要住到宿舍,單身學員會提供上下鋪,和其他單身學員一起住。學員需要自理日常生活,例如煮飯和採買,並分工打掃和維護公共區域。這樣的安排促使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學習如何合作,解決衝突。在團隊生活中會面對很多碰撞,讓學員夠反思自己的堅持和觀念,學會如何與他人協作並達成共識。以潔強調,這樣的磨合過程對品格的塑造非常有幫助。
Radius使用「壓力模擬」(designed stress)的環境來模擬宣教士在工場上會面對的挑戰。
訓練過程中學生要生活在比較緊繃的環境,不會容讓有太多自己的空間,刻意禁止學生們使用電子產品並限制他們的網路曝光率(前線宣教的地區可不是處處有網路!)。通過高壓環境的訓練能讓學員模擬宣教工場的真實狀況,以評估和培養壓力和情緒管理的成熟度。
以潔指出宣教士在合場工作時,通常不會有教會或老師隨時監督他們的行為,因此培養自律的能力至關重要。訓練中,學員需要在多方面展現自律,包括體能訓練。學員被要求設定自己的運動目標,宣教士老師會對學員的訓練進行監督,甚至會與他們一起參加跑步。
通過這種結合體能訓練和自我管理的生活方式,Radius Asia希望學員能夠在未來的宣教工作中,面對挑戰時展現出更強的自律性和適應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整體宣教素質。

精熟的語言你最首要的工具。
你的工作就是要傳遞訊息,所以你要確保所傳達的訊息是百分百正確的。
你語言的精準度需要像醫生手術一樣的精確。
~Radius
授之以漁——語言訓練 很多人認為要學習目標族羣的語言已非常困難,要精通以達到能翻譯的程度更是不可能達到的目標。但Radius堅持授給學員好的學習工具,讓宣教士學習如何精通目標族羣的語言。Radius 課程語言訓練包括語言的學習技巧、發音、音學、文法與架構的分析、字彙、對話分析、識字課程、聖經翻譯等等。
以潔介紹,RA的語言訓練並不針對某一特定語言,因為學員的未來工場地點語言各異,甚至大部份學員都尚未確定工場。因此他們採用一種名為BEC的語言學習方法,這種方法靈感來自嬰兒學習語言的過程。嬰兒首先通過聽力來吸收語言,最終才開始講話。這種方法強調聽的過程,讓學員在語言學習中建立聽力基礎。
在課程安排上,語言學習的書本課程通常安排在上午,涵蓋語言學、音位學和國際音標等內容。下午則邀請印尼當地人充當「語言小助手」,與他們進行實際的語言練習。在整個訓練期間學員會學習印尼語,因為在訓練中心附近聚居著印尼社羣,學員們會透過與印尼語的助手的互動,模擬實際的語言學習和使用情況。所學習語言也會因著訓練場地的環境而改變,曾有一屆學習的是越南語。
這些語言助手並非專業語言老師,而是當地的普通人,可能是學生或工作者,他們與學員的互動能夠更真實地反映宣教士未來可能面對的語言環境。以潔表示,這樣的語言訓練不僅是學習語言本身,更是為學員提供一種學習新語言的方法,幫助他們在未來的宣教工作中更順利地適應環境。

大使命的最終目標就是看到上帝的名在萬國萬民中間被高舉,
這樣的翻轉一定要透過教會來完成。
~Radius
建立教會 建立教會方面又怎樣做呢? Radius宣教的最終目的是要建立屬於當地的成熟教會,訓練包括進入工場的策略、教會拓殖階段、教會學&新約教會原則、異文化教會拓殖、現今宣教與 教會拓殖方法分析等。
RA會訓練學生如何拓殖教會,從一開始的接觸到正式傳福音,門徒訓練到培養領袖,甚至包括如何有策略性地交棒、退出禾場,讓他們知道建立教會的進程。以潔表示,學員會先從從文化觀察等等,然後建立教會之後,無論如何也要讓當地的教會可以自己站立。因為宣教的最終的目的不是宣教士一直在那裏,而是宣教士離開之後教會還可以在那邊。
在訓練中會有傳福音的實際演練,學員會被引導如何瞭解當地文化的世界觀,又如何用該文化的世界觀去跟當地人講福音。學員會被要求進行實際演練,在他們周遭的社羣,包括他們所接觸到印尼小幫手或者是在周遭社區所認識到的新朋友去進行傳福音練習。
對宣教士來説,語言和文化缺一不可。
為了讓你的目標族羣的人明白你所傳達的福音,你需要明白他們的思想方式:
他們怎麼看這個世界?怎麼看待人生?你所傳遞的信息對他們又有什麼意義?
這些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Radius
文化學習 以潔提到,許多畢業生在進入合場後常感到茫然,對於如何進行文化觀察缺乏實用的方法。為瞭解決這一問題,RA的訓練設計中包括實際的演練,讓學員在觀察中學會如何解讀文化,並建立對當地族羣的世界觀。
Radius訓練中,學員會需要出動到附近的社區進行文化學習。文化學習內容包括文人學習原則與方法、世界觀、文化社羣訪談、形式與含義等,並且重點是進行實地練習,幫助學員更好地理解和融入未來可能面對的各種文化環境。訓練中心許多印尼和東南亞文化的元素,為學員提供了豐富的觀察材料。記者利用谷歌地圖東協廣場附近「閒逛」,該區果然有林林總總的東南亞食店和各樣服務,印尼、越南、泰國餐廳滿佈大街小巷,到處都貼滿不同種族的文字。
在每天的課程中,上半天主要集中於聖經、婚姻生活和孩童教養等理論知識,而下半天學員們就會在老師的引導下出去,從飲食、服裝等多個層面開始觀察周圍的文化。他們會被鼓勵開口,主動與不認識的店家建立關係,逐步深入瞭解他們的文化背景及背後的原因。這一過程不僅是觀察,更是實踐與人交流的技巧。
以潔青示,學員需要與當地商家進行互動一過程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因為要獲得信任並建立關係。他們可能會選擇常到訪在同一家店中,與老闆熟練並作交談。,通過逐步的接觸和交流,最終提升他們的文化敏感度和適應能力,為他們未來進入異文化語系的宣教工作建立經驗。

宣教不只是告訴別人「耶穌愛你」。
宣教士要能夠從整個聖經故事的觀點來看跨文化前線宣教。
神在萬族萬民中得著當得的榮耀是整本聖經最中心的信息。
~Radius
聖經基礎 Radius認為身為福音的使者,宣教士不單要教導福音的真理,也一定要能夠避免混合主義、以當地居民可以體會的情境和世界觀,清楚傳講全面性的福音信息。雖然學員不被要求有神學訓練,但Radius亦提供聖經課程包括連結世界觀的聖經根基教導、聖經與系統神學、釋義學等。
服事能力與技巧 這個部份的訓練包括了每個服事主的人都必須具備基本的實用技能,同時也加強了跨文化服事中特別需要的工具與能力,包括:為萬國禱告、宣教學導讀、跨文化溝通與教會拓殖、選擇差會與團隊、與差派教會的關係、組織差派團隊等,除此以外,亦會訓練學員深度閲讀與開拓教會相關的材料,諸如宣教學、跨文化溝通、世界觀、混合主義、民族信仰並且透過與老師和其他學生的互動,在所有的閲讀資訊中找出服事的基本原則。
Radius培訓亦會邀請醫療專業人員,教導前線宣教士們在醫療資源貧乏的地區服事所需的基本教育與訓練。除此以外還有教導如何有效的募款。由於大部分宣教士都需要憑信心募款,這方面亦會有一些基本的規劃與幫助,相當落地。
過去6年中培訓41位學員
Radius Asia在過去6年中培訓了41位學員,但目前只有20位學員實際成為宣教士。以潔表示,每年約有一到兩位學員在訓練過程中選擇退出,一些學員可能因為感到自己無法承受宣教的壓力而選擇退出,另一些則可能在導師的建議下,因為信仰或個人本身的問題而暫時回到教會繼續成長。但這個現象反而是正面的,因為通過訓練讓學員能真正意識到自己並不適合這一工作,避免在真正進入宣教領域時面對更大的困難而折損或退場。以潔指出,這是RA一個重要的功能,能夠幫助學員透過實戰,能真切地檢視自己是否合適宣教。
以潔又分享到,透過舉行Together宣教大會,Radius的工作開始被台灣教會和神學院所認識。許多教會在面對弟兄姊妹希望參與宣教的需求時,常常因為資源不足,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持而感到無法。一些教會發現,RA的訓練可以幫助他們解決這一痛點,因為該機構提供了系統化的檢驗和成長支持。教會若有弟兄姊妹在RA接受訓練,導師會定期與教會保持聯繫,並會親自拜訪學生所屬的教會,以瞭解他們的學習進展和狀況。
縮短訓練時間 鼓勵年青人投入宣教
社會少子化、高齡化的現象在亞洲地區普遍,香港、台灣、韓國、日本近年都已進入「超高齡社會」。 2022年統計,香港宣教士平均年齡53.3歲,華人宣教士亦中老年化。Radius目前開於予20至45歲有意願長期跨文化宣教的弟兄姊妹,年齡要求相對年輕。以潔解釋,年輕學員在學習語言方面具有優勢。針對某些語言族羣,學習過程可能需要十年才能掌握當地的語言。因此,年輕人在語言學習上能夠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這對於未來的宣教工作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