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25年来从中国移民到欧洲的人数增多,许多地方都开始有华人的团契及教会,一位曾在芬兰、奥地利和雅典等地参与服侍的牧者在今期《大使命》双月刊中分享了多年来在当地的宣教经验和感受。
朱乐华牧师2005年从加州康郡一所教会退休后辗转来到欧洲"重新上阵",至今对欧洲华人及教会情况绝不陌生。他发现欧洲新一代的移民初期生活普遍艰辛,他们立足社会后虽然不愁温饱,但心灵极需关怀。他从北欧到中欧,再到南欧,都经验了这些教会的实况。
欧洲工场需要工人
他说,今日全球教会都需要牧者,这需要在欧洲华人教会尤为显著。特别是由于驻堂牧者的缺乏,导致不能按时分粮牧养会友,而且许多事情都只能依传统行事,因此更需有经验肯负责的牧者来帮助。幸而北欧有几个地方教会成立了联会彼此联络,不仅能让信徒得益处,遇著难处也能有人协助,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模式。
在德国,华人的福音工作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有几个建立起来的华人教会,而且大多数都有牧者。但自1989年东西德合并,大批中国学生涌入后,令德国仍然是亟需福音的工场。
至于南欧,以新来移民为主的教会,由于教友年龄较长,有些教会只是按照家乡教会的模式发展,信徒因而缺乏信仰根基的建造,加上生活压力大,缺乏关怀和教导,容易失去信仰而离开教会等。
更人感到惋惜的是随著欧洲华人移民激增,各种不同的教会宗派不落后人的去开设教会,自设门户,反而给人教会不合一的感觉和见证,甚至有牧者与同工无法相处,造成教会分裂的情况。
呼吁退休牧者"重新上阵"

综观欧洲华人福音的需要,朱牧师表示至今为主全时间在工场上作工的人仍寥寥可数。虽然在2009年开办了欧洲首个的华人神学院,几年来也培养出一些合适的传道人,但是在此青黄不接之时,他呼吁在北美和各地区刚退休或接近退休的牧者"重新上阵",前往欧洲牧养教会。
然而欧洲社会结构十分保守,生活程度较高,所以来欧洲宣教,要能适应简朴的生活,加上欧洲各政府多以天主教为正统,基督教的宣教士不易取得居留身份等,使得欧洲工场挑战度大,不是在单一社会背景下成长的工人可以轻易肩负的。
欧洲华人宣教工场的需要如此大,令人不禁问:"上帝的工人在哪里﹖"他鼓励退休的牧者到欧洲工场服侍几年,使欧洲教会得著牧养之余亦为自己增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