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研究呼吁父亲重拾教养的职责 牧者吁兴起"家庭祭坛"

由香港维护家庭基金会、香港树仁大学商业、经济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以及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与基督教信义会社会服务部近日发表一项名为「夫妇眼中的父亲参与教养模式」的研究报告。
由香港维护家庭基金会、香港树仁大学商业、经济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以及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与基督教信义会社会服务部近日发表一项名为"夫妇眼中的父亲参与教养模式"的研究报告。

由香港维护家庭基金会、香港树仁大学商业、经济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与基督教信义会社会服务部近日发表一项名为"夫妇眼中的父亲参与教养模式"的研究报告,指出基层家庭的父亲对其在父职上的表现评,比社经地位较佳的父亲为低。有牧者提醒基督徒父母要重拾子女灵性教养上的职责。

研究于去年底进行,此是针对香港华人社区第一次的相关研究,主要探讨父亲眼中及母亲眼中的"父亲教养"。香港树仁大学商业、经济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树甘博士在发布会上表示对今次调查结果感意外,主要是因为发现不少在太太眼中看为表现不错的丈夫对自我的满意度往往低于配偶的评价,可能反映丈夫自信心的不足。

在四个父职范畴中的"照顾"及"管教"上,丈夫的自我评分比配偶所给予的评分为低,反映父亲在这两个范畴中的自觉倾向较弱;相反在"支持"及"鼓励"方面,父亲的自我评分均比配偶给予的为高,足见丈夫在这两个方面的自觉倾向较强。

研究也显示,收入学历较高的父亲相较于这两方面都较低者,在各个父职范畴中的自我评分都显著较高,母亲方面亦然。此外,有信仰的父亲相对于无信仰的父亲其自我评分明显较高,尤其在"照顾"这一范畴上;而婚龄在10年内的家庭,父亲在"管教"范畴内的评分比配偶所给予的相对较低。

李博士呼吁作为妻子的,要鼓励丈夫重拾在教养孩子的自信心,不然丈夫的父亲角色只会日渐退后,造成妻子要担负更多的职责,形成恶性的循环。他也认为社会需要更多讨论,帮助社经地位较低的父亲们承担父职。

维护家庭基金董事的胡志伟牧师从"教会牧养与父职角色"来回应,指出信徒最常遇见的问题是工作(60.1%),其次就是子女教养(42.1%)。在教养儿女方面,他坦言父母不可能单独为之,正如神学家唐慕华所言需要整个基督徒群体来支持。

胡牧师也提醒教会、学校,甚至是社会服务机构等都不是要去"代替"父母的角色,而是"帮助"父母教养孩童。因此基督徒父母必须重拾他们自己在灵性上教导子女的职责,而教会的职责则是提供平台及资源、装备父母。同时为了促进家庭成员建立信仰与价值,教会应该帮助父母建立起"家庭祭坛",并鼓励单身信徒作"属灵父母"或"属灵兄姊"。

他亦建议教会可定期有跨龄的崇拜或聚会,安排家庭短宣或事奉机会,以致家庭中的信仰承传效果更佳。

  • 宣教环境巨变,国际伙伴如何继续与中国教会同行?

    宣教环境巨变,国际伙伴如何继续与中国教会同行?

    随著中国宣教的黄金时代逐渐远去,事工的动态正在发生剧变。外籍工人被迫离开,当地教会面临日益加剧的打压。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信徒群体如何继续支持并与亲爱的中国弟兄姊妹同行?最近的一次旅程让我深刻思考一种新的伙伴模式,以及神如何继续倾注祂的爱,并在中国开展祂的工作。

  • 特朗普政府签署法令 禁止男跨女参与女子运动

    美国当前总统特朗普于2月5日签署行政命令,正式禁止生理男性以女性身份参加女子运动。

  • 2025全球差传数据出炉:亚洲未得之民最多 宣教资源分配不均

    香港差传事工联会近日发布《2025全球差传数据》。针对全球差传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四项观察,发现全球只有3%宣教士被派往未得之民地区,而教会用于差传的奉献亦不足一成。

  • 为什么这么多超大型教会似乎存在腐败?

    近年来,超大型教会(Megachurches)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坦白说,其中一些批评是完全有道理的。在许多人看来,这些教会更像是运作成熟的商业机构,而不是单纯的敬拜场所——它们拥有庞大的预算、华丽的布道制作,有时甚至是牧师家族成员充斥教会薪资名单。正因如此,人们常常会问:"超大型教会是否腐败?" 这是一个合理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呼吁推动贸易外交手段 改善中国宗教自由状况

    在2025年2月4日举行的国际宗教自由峰会(IRF Summit)上,关于如何通过结合贸易与人权议题,改善国际宗教自由状况的讨论成为一场分会的重点。这场分会讨论了美国如何利用外交手段和贸易杠杆,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特别关注国"(CPC),改善宗教自由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