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象2020」論壇 獅城教牧楊桂炎提「大使命七大誤解」

新加坡聖約播道會主任牧師楊桂炎牧師。
新加坡聖約播道會主任牧師楊桂炎牧師。

28年的牧會經驗加上對靈性塑造和門徒訓練的熱情,擁有超過5千名會友的新加坡聖約播道會主任楊桂炎牧師受邀在世界華福中心「異象2020:門徒導向的跨文化差傳」大會上分享。他講瞭如何建立一個門徒訓練的教會,總結出門訓的步驟就是「領人歸主」、「改變生命」和「差遣出去」(Win, Change, and Send)。

重新審視主的大使命

楊桂炎牧師先從根源、範圍、策略和季節四個維度重新審視《馬太福音》中的大使命,強調大使命是主所託付的,所以根源是所有的權柄,為要把「所吩咐你們」的教訓萬民,而且主是過去、現在和將來「常」與我們同在。

他也指出大使命的七大誤解,大使命的「焦點」是基督,而不是我們,只有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而「要素」不是傳播信息,更要活出生命,他提到自己的《聖經》有第五本福音書,那就是「你跟我的生命」,非信徒的朋友不會打開看福音書,但是他們會看到你的生命。

大使命的「變革者」不是一些宣教士,而是全體教會。因此每位信徒要做門徒。「成果」不單是信主的數字,更是培育門徒,「重點」也不是方式而是使命本身。

他重申主的「標準」不是數字,而是順服,「一個好的信徒是一星期只聽一個好道,但是整個星期去順服所聽這個好道」,可是現今的信徒懂得太多,做得太少,順服得也太少。

大使命「關注」的不是門徒,而是使萬國作門徒。因應兩百萬新的公民進入新加坡,五年前他們就每年開始一個新的團契,關注在當地的菲律賓人、印尼人、中國人、日本人和韓國人,盼望藉由這些團契最終發展成為教會,「因為神的大使命是萬民」,楊牧師説道。

門徒訓練重於生命的成熟和培增

楊牧師認為門徒訓練不是一個活動,而是從信徒的生命開始,上帝使用他們的生命來推動其他人的生命。他指出,門訓的兩個核心是屬靈的成熟和屬靈的培增,就像從耶穌一個人,發展到12個門徒,他認為需要讓每個信徒在主裡成熟和培增。

其次,門訓是訓練信徒的內在生命,是注重內在生命、看重真實,和注重成長與學習。

他總結了八個門訓教會的標誌,是:門徒導向是教會的核心使命、負責任的福音佈道、精心設計的成長策略、領袖委身、異象的傳遞、異象具體化、小組架構,還有靈命倍增。他見證最終信徒的生命被改變並有靈命倍增發生。

教會改變的五大策略

楊牧師提到教會五個改變的策略,是從「轉變我」開始,通過每週末不同的突破營「當神進入,我們得釋放,突破發生」,第二步「使用我」是個人復興、神聖約會和積極順服,為非信徒和家人禱告、聆聽、聚餐、服侍和分享,他強調這不一定是長老、傳道人,每一個信徒都可以做。

接著是「栽培我」和「賜我能力」,接受裝備課程關注內在生命,並轉變生命的操練,還有用禱告懇求聖靈的能力。他説道「當我們做事,我們工作;當我們禱告,神工作」,禱告事工有晨禱、通宵禱告、贊美禱告,還有全球禱告日。

最後是通過小組架構「培增我」,小組分成聖約組、門徒組,和督導組(Mentoring),其中督導組再分全職同工督導小組、教會董事督導小組和下一代督導小組,注重領袖同工和新一代領袖的關懷、培育和成長。

  • 全球領導力峯會 YouVersion創辧人克雷格牧師:「執著」成就偉大領導力!

    全球領導力峯會 YouVersion創辧人克雷格牧師:「執著」成就偉大領導力!

    全球領導力峯會(Global Leadership Summit)2024-25中文峯會上週六(2月8日)在Island ECC舉行,大會一如以往透過視像播放海外講員的精彩演説。其中紐約時報的暢銷作家、「生命教會」創辧人、同時亦是全球最多人用的聖經APP——YouVersion Bible App的創起人克雷格牧師(Craig Groeschel)分享了出色領導力的秘訣。

  • 宣教環境巨變,國際夥伴如何繼續與中國教會同行?

    隨著中國宣教的黃金時代逐漸遠去,事工的動態正在發生劇變。外籍工人被迫離開,當地教會面臨日益加劇的打壓。在這樣的環境下,國際信徒羣體如何繼續支持並與親愛的中國弟兄姊妹同行?最近的一次旅程讓我深刻思考一種新的夥伴模式,以及神如何繼續傾注祂的愛,並在中國開展祂的工作。

  • 特朗普政府簽署法令 禁止男跨女參與女子運動

    美國當前總統特朗普於2月5日簽署行政命令,正式禁止生理男性以女性身份參加女子運動。

  • 2025全球差傳數據出爐:亞洲未得之民最多 宣教資源分配不均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近日發佈《2025全球差傳數據》。針對全球差傳現狀及未來趨勢進行四項觀察,發現全球只有3%宣教士被派往未得之民地區,而教會用於差傳的奉獻亦不足一成。

  • 為什麼這麼多超大型教會似乎存在腐敗?

    近年來,超大型教會(Megachurches)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坦白説,其中一些批評是完全有道理的。在許多人看來,這些教會更像是運作成熟的商業機構,而不是單純的敬拜場所——它們擁有龐大的預算、華麗的佈道製作,有時甚至是牧師家族成員充斥教會薪資名單。正因如此,人們常常會問:「超大型教會是否腐敗?」 這是一個合理的問題,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