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礼贴十架被误为辟邪 基督教生死观教育更显重要

基督教丧礼贴十字架辟邪? 宗教学者:未信者思考生命更重
基督教丧礼贴十字架辟邪? 宗教学者:未信者思考生命更重

台湾宗教信仰多元自由,在丧礼中以亡者的宗教信仰为依据办理,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基督教举行安息礼拜,透过上主的恩爱与威荣来思念逝者,亦透过逝者的信仰人生来见证上主。但有送葬者在基督教的礼仪上贴上十字架被指为辟邪引争议。

基督教丧礼贴十字架被指辟邪

近日在台湾有送葬者在胸前贴上带有十字布或纸的贴纸,被未信主的来宾误为用作辟邪,在网络上有被疑基督宗教的丧礼中应否有该特色,并指已经到礼拜堂参加告别式,有没有必要贴十字架贴纸,是否用作分别为圣,还是突显出基督徒的身分,不贴就不是基督徒等连串问题。

宗教研究者王博贤指,有人主张不管是在教会、殡仪馆或是丧家中举办基督教的生命过度礼仪,根本不需要那个十字架的贴纸。如果殡葬业者认为需要,牧师就该有责任阻止这种诡异的现象发生。也有折冲者认为,我们基督徒还是得考虑部份非基督徒来宾的担忧。我们不必主动帮每个人贴,有需要的人自己拿就好。或许大家都有一个最大公约数,就是教会中平时的教导很重要,不断提醒大家基督宗教的生命观。

仪式引导未信主者思考生命

他表示,引起他更大的兴趣是,这样的传统从哪里来?基督徒认为是从民间习俗传来基督教,我们是借用了什么习俗,原本的习俗有什么意义,我们有否误用别人的习俗。

王博贤表示,从宗教学及民族学角度,基督宗教借用了华人戴孝的传统,结果辗转转成每个人都贴小十字架,而华人传统看到基督教都贴十字架,所以也跟著学贴黄丝带。

不过,他感叹这些表达著人们哀痛情感的象征意义在今日都被遗忘,甚至单纯只是商人在买卖中的"项目",变成一个赚钱的商品。

最后,王博贤认为最大的思考不是基督教丧礼中需不需要贴十字架,而是如何牧养来参加基督教生命过度仪式的未信主朋友。

认识基督教丧礼

其实,基督教的丧礼包含五种意义。

首先是荣耀真神:在丧礼中为死者感谢赞美神,因为神赐人生命、恩典、使人复活。

其次为追念故人的美德:藉追念故人的美德,跟随佳美脚踪行将故人的美德发扬光大,此乃孝之终也是孝顺的表现。

其三为安慰家人及亲友:借由丧礼举行使亲人在悲伤哀恸中得著安慰及力量,能得智慧的心面对死亡的课题。

第四为激励参加丧礼的人:彼此的关怀慰问,让家人及亲友对生命与死亡,重新得到动力与正确的认识,使福音进入人心。

最后为引导未信的遗族及亲友:使他们认识真神,领受福音跟随、悔改归主。使参加者与死者的家人同忧同乐,发挥主内团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