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泰泽团体于8月8日至12日在香港联同多间本地教会合作举办"信心及修和之旅"国际青年聚,一连五日的朝圣旅程将吸引来自中、日、韩、澳门、新加坡、汶莱及欧洲、北美洲、澳洲、纽西兰40多个国家的青年参与。
培养青年信心、希望和爱
泰泽院长艾乐思修士(Brother Alois)表示去年12月中收到香港当地教会领袖的邀请指,在现今的世界特别是香港不可缺少是正义、修和与和平的发展,而泰泽团体是信心、希望和爱的标记,为培养青年人在这方面的质素,提升他们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本地团体和机构期望一起合作举办朝圣旅程。
近月泰泽修士申汉烈(HanYol)与多位泰泽修士及义工到香港展开筹备工作,包括探访不同基督宗派和学校、分享泰泽共融合一祈祷的灵修、召开接待家庭简报会等。
据申汉烈指,该次朝圣旅程将有40多个国家的青年参与,有本地家庭愿意接待海外青年,此"接待旅客是基督徒的美德"。
至于参加者的安排,申汉烈报告说:"他们每天早上到不同宗派的教堂祈祷、省察、静默,及与不同地方及背景的青年作小组分享;中午则前住港岛的天主教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和圣公会圣约翰座堂参与午祷、不同培育活动和晚祷。"
他另指,会期内下午时段的培育活动,主要分"信仰╱教会"、"宗教与文化"和"社会"三大主题。暂拟活动包括如何筹备泰泽祈祷会、儿童事工工作坊、探访本地宗教场所、探讨建设和平的青年分享会等。
堂会借镜 灵性启发吸引青年
鉴于"信心及修和之旅"即将展开,基督教界于4月26日亦举行教牧交流会探讨"泰泽"运动吸引年青人参与及委身对堂会的启示。
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胡志伟表示,本港教会老龄化、青年出走堂会的现况值得思考及从"泰泽"运动反思。他首先指"泰泽"运动的成功创办人罗哲修士(Brother Roger)有紧密关系,罗哲修士来自瑞士牧师家庭,他自小就同时在新教与天主教的信仰薰陶下成长。后来他入读神学,并此大学内推动研经、祈祷、安静及默想等,并于1940年在泰泽买下旧农舍,实践他理想的修道生活:与穷人一起生活,劳动、祷告、跨越各样阻碍帮助有需要者。
胡志伟指"泰泽"不是宗派乃是致力促进基督宗教的灵命更新运动,任何信仰群体都可采纳"泰泽"的祈祷敬拜方式。
胡志伟强调,"泰泽"成功吸引年青人,不是靠唱短诗、放圣像、点蜡烛等外在形式,反而是"灵性"的吸引,"泰泽"一日三次共融祈祷和崇拜,以简约诗歌、经文和祷文帮助信徒一同定晴向神,在重复的咏唱中不断体验信仰的根本,提供心灵空间使参与者能"知、情、意、行"全面地与神相遇,让年青人的心灵有空间由喧嚣的世界退隐下来,面对自己与上帝。这是华人教会以理性化造就信徒灵性所缺的。
胡志伟认为堂会要走"泰泽"更新之路才为成功,并鼓励本地教牧与青年信徒把握机会参加该次跨文化的体验学习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