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儿童故事书《穿裙子的男孩》(The Boy In The Dress)中文版近月在台北龙安国民小学图书馆陈列供借阅,遭家长质疑该书鼓励儿童变装要求下架,但教育界人士却予肯定正面评价,事件引发传统价值对多元性别之争。
该书讲述来自单亲家庭的十二岁男孩丹尼斯因母亲离家,将思念和哀伤转化为欣赏与爱好女性时尚服饰,及后遇上立志作时装设计师的女同学,并替他打扮及穿上女服,充当法国交换生,事件终被校长揭发。
该书书介并指,"种种超乎丹尼斯所能想像的体验,将改变他的世界;重新定义他的人生。"
图书短暂撤下再上架 支持性别平权教育
有家长质疑:"该书鼓励儿童变装,不适合儿童阅读。"要求学图书馆将书下架,校方遂将书从架上撤下及召开图书馆委员会议讨论。
经讨论过后,该校决议将书重新上架,所持理据为该书曾获选"儿童阅读优良图书",推荐阅读年龄为9至12岁,教育专业人士也给予肯定正面的评价。
龙安国小图书馆在脸书发文表示,"如果说这本书会混淆孩子的性别认同,那么图书馆书架上所有书都要下架,所有的童话故事都有教坏小孩的可能。"
该校校长李淑芳更表示,小学老师可以将本书和学校课程结合,而且鼓励老师将这本书介绍给孩子或为孩子导读。
为支持多元性别,台北市和平实验小学校长黄志顺更亲自穿上裙子在校门口迎接学生,表达他对校园性别平权教育的支持。但他此举被指未能化解广大家长的疑虑,反而增加支持与反对双方之间的对立。
家长忧同性恋与跨性别运动扩展至教育场所
争取维护传统家庭价值的"台湾下一代幸福联盟"则呼吁,持不同理念者应冷静理性讨论,同时建议国家教育局应将儿童阅读的书籍清楚划上标示,家长就能为子女拣选适龄的读物。
中华福音神学院青少年研训中心传道梁婉华亦指,家长与老师或学校沟通时不应以敌对为基础。家长在看到疑似有问题的书籍推荐时可以先去找出这本书,真正了解内容后再向校方作出适当的反映;避免造成家长与校方对立,遭媒体不当渲染。
不过,有网友直接向媒体表达,无可接受男孩子穿裙子就等同独一无二拥有自信自在,学校若要教导孩子独一无二,无需透过外在特殊穿著来证明。另有家长质疑,为何男扮女装就是做自己?这是过度放大了"做自己"的意涵,"穿裙子的男孩,穿裙子的校长,接下来呢?男生戴胸罩或留长头发可不可以?男生要上女生厕所可不可以?"
来自台湾各地的家长组成,以守护孩童及未来为宗旨的"守护台湾"在网上贴文指,"跨性别运动风潮吹到台湾",龙安国小开学第一周即在校内学生厕所推广跨性别书籍,此乃"企图混淆学生的性别认同"。
贴文更指,"国小学童第二性征尚未发育,若在这时灌输学童多元性别与跨性别意识,恐会混淆学生的性别观念,制造出更多的性别认同障碍。"组织呼吁家长更多关注学校,拒绝教育现场进行同性恋运动与跨性别运动,使下一代被洗脑。
去年台湾亲子共学团(欧巴桑联盟)与梦兰娇(跨性别扮装皇后)、跨性别人士吴馨恩、刘育豪(保险套小学教师)巡回各地图书馆,借由说故事推广跨性别意识。当时亦有家长表示反对,指此举旨在替下一代洗脑,将同性恋运动与跨性别运动扩展至教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