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與失敗,是人類永恆探討的課題。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上月23日在新加坡華人基督教會懷恩堂以「成功... 失敗... 」( A Successful Life)為題講道,結合歷史人物、聖經故事以及自己的經歷,提出了一個與世俗價值觀截然不同的角度,為在場聽眾開啟「上帝視角」。
沈祖堯教授現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院長,他於2003年非典型肺炎(沙士)爆發期間站在抗疫最前線,積極進行抗疫工作,被當年的《時代》週刊譽為「亞洲英雄」。
成功就是「錢」與「權」?
沈教授一開場便提到,現代社會往往以「錢」與「權」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就。他提到現美國總統和全球最富有的企業家作為例子:一位手握行政權力,可以瞬間改變國家的關税政策;另一位則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公司與火箭技術,甚至涉足人工智能領域。他説:「錢與權是人類追求的目標,而這兩樣東西是分不開的。就是當你有錢的時候,你就會比較容易有權;當你有權的時候,你就更加會有錢。」
然而他指出,聖經對「成功」的定義並不僅如此。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為例,從波斯、埃及、中東一直到印度戰無不勝,32歲埋葬在黃金棺材時,他特意要求棺材上開兩個洞,讓自己的雙手伸出來,向世人展示自己是兩手空空離開世界。沈教授反問:「你認為他是一個成功的人,還是一個失敗的人呢?」
耶穌成功與失敗轉眼間
沈教授轉而談到耶穌基督的一生。耶穌在世的33年,傳道的3年間吸引了大批追隨者。當他騎著驢子進入耶路撒冷時,人們熱烈歡迎,視他為勝利者。然而進入耶路撒冷後他就再沒出來過,這場看似成功的歡迎很快轉變為人生徹底的失敗。在耶路撒冷,他與門徒吃了最後晚餐後,當下就遭到逮捕、控訴,最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的生命告訴我們,成功和失敗的界線是多麼模糊。」沈教授説,「你今天覺得自己很成功,可能一下子就轉變了,你就會變成了全世界最失敗的那個人。」
他特別引用英國著名政治家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的名言:「成功不是終點,失敗也不是終結,勇氣才是最重要的。」(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 這是很多人敬佩的話,但耶穌的話更進一步,「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12章24節)真正的成功的話要完全「死掉」——放下自我,讓上帝掌管一切。
現代一粒麥子的故事——謝婉雯醫生
沈教授用SARS(沙士)疫情中的一段親身經歷,闡釋了什麼是聖經中的「成功」。2003年,香港爆發沙士疫情,在仍未找到能殺死病毒的藥物的情況下,年青的基督徒女醫生謝婉雯自願進入病房為呼吸困難的病人插喉,結果不幸感染病毒,最終殉職,成為當時最令人敬佩和懷唸的英雄之一。
「我曾經去過屯門醫院為她診治,不過當時已經太遲,因為她已經在插喉。她跟我一句説話都説不了,過了沒幾天就離世了。」沈教授回憶道。
在她去世後,香港各界哀悼這位「香港女兒」。一份報紙甚至以《聖經》一句經文作頭條:「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她犧牲了自己來拯救一個病人,直至今天她的影響力仍然在我們醫療圈子裏面。」沈教授説,「你説她是成功還是失敗呢?人都死了,當然是失敗,當時只有三十多歲。但是這粒麥子落在地上,卻很成功地影響了很多其他人的生命。」
人生低谷——沈祖堯的自我反思
沈教授透露,沙士期間,他和醫療團隊成功辨識出冠狀病毒,發表了重要學術文章,為全球抗疫作出巨大貢獻,也贏得很多市民的支持和擁戴。然而在疫情過後,他三度接受政府調查,被質疑沒做好醫院的防控工作,這讓他一度感到無比挫敗,甚至考慮離開香港,「到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受到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快要斷氣的時候,他對上帝説:『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
沈教授坦言,在那段黑暗時期,他曾向上帝反問過:「其實在那一刻,我都曾經在祈禱裡向上帝説過:『我的神,為什麼你要離棄我呢?你既然帶領我們那麼成功地走過了沙士,但是為什麼在這一刻,你又要給我們一個這麼大的挑戰,甚至可以稱為黑暗的日子呢?』但就是因為這樣的緣故,我的生命改變了,也改變了我作為基督徒的人生。」
約伯的啟示:上帝的出現往往在最失敗時
沈教授引用聖經中的約伯故事,説明成功與失敗的另一層意義。約伯原本家財豐厚,家庭幸福,但因接連災難,所有財產和子女都在一夜之間失去了,甚至身患疾病,由最成功的一刻直跌到谷底,但他在痛苦中依然説:「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上帝並沒有解釋約伯的痛苦,但在他的失敗中,約伯與上帝建立了更深的關繫。」沈教授説,「原來在我們人生最低谷的時候,也是上帝最親近我們的時候上帝的出現,往往是在你最失敗的時候,在你最困惑、最痛苦的時候,讓你感覺到祂最能夠幫助你,讓你真正進入到與他在一起的那個階段。」
結語:投降,才能贏得生命
沈教授又提到在約翰福音12張25節耶穌説:「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他提到聖經説如果要愛惜自己的生命,就會失去,但如果恨惡自己的生命,反而會得到,這句話的「恨惡」不是叫人憎恨自己,更準確的意思是「投降」:「你能夠將自己交出來、『投降』給上帝的時候,就可能會得到更加多。」
他舉例聖經中雅各與天使摔跤,當人自身力量耗盡,仍能緊緊抓住上帝,才能得到真正的祝福;當兵臨城下時,約書亞脱下鞋,將主權拿出來讓神的使者統領他的軍隊,讓上帝來管理以致得勝。尼布甲尼撒王連作過的夢都忘掉時,他交給神的僕人但以理去解釋,上帝就給了他能拯救國家的答案。
「人生有很多大的難題,其實如果我們真的像那粒麥子掉在地上的話,就交給上帝去給你答案吧。」沈教授説,「你不需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只要願意投降,就能結出更多的果實。」他又引用耶穌的話勉勵大家:「若有人服侍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侍我的人也要在哪裡。」
在證道結束時,沈教授勉勵在場聽眾:「可能你覺得你的人生充滿了失敗,可能你覺得每件事都不順利,又或者你覺得你自己很威風,又升官又賺到錢。但是上帝的成功與失敗的定義往往是跟我們是很不同的。但願我們那一天在神面前,祂能讚賞我們説:你是一個又忠心又順服的一個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