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牧同工谈教会在全球化社会中的角色

gen_20060120_meeting.
8位教牧、同工及学者就全球化带来的旅游、劳工、投资及社会服务私营化等四个题目讨论教会在全球化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图:基督新报/ Chris Chan)
1月19日下午,香港圣公会圣多马堂举行了"全球化对教会的挑战—香港教会领袖的回应"研讨会。8位教牧、同工及学者一起就全球化带来的旅游、劳工、投资及社会服务私营化等四个题目作出报告及回应,讨论教会在全球化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

发言者提及不少全球化对一些贫穷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亦特别反省了全球化对教会带来的影响,以及教会该如何回应这些现象。

旅游:中大崇基神学院龚立人教授和信义会戴浩辉监督就教会与旅游的关系发言。他们都认为香港不少教会和信徒对旅游本身缺少思考,无视旅游对带来的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一些信徒甚至以宣教为名,旅游为实。戴浩辉监督认为堂会应教导信徒旅游和信仰间的关系。

劳工:天主教圣神修院代表阮美贤表示,工作应成为人荣耀上帝和全人发展的生活一部份,然而劳工往往被剥削,以致工作不能带来保障家庭的报酬;没有合理工时亦令人得不到基本的休息。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顾问陈满鸿神父则认为各地基督宗教可联合起来,共同关心劳工阶层的问题。

投资:香港基督徒学会执行干事堵建伟报告时指出,投资背后鼓吹了无限累积财富的思想,成为人心的偶像;此外报告提出教会应提出"恩典逻辑"和以分享和爱为主导的"创造逻辑",以转化投资概念背后亦带来非人性化的"巿场导向逻辑"。圣公会诸圣堂主任周荣富牧师亦有相近回应,他说,"尽快赚到钱"的投资思想助长了短视和无情的世界风气,认为教会更要提出公平、社会责任和重视生命价值的声音。

社会服务私营化: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助理执行干事尹凯荣报告时提到有关私有化的神学反省,表示教会不反对私有化,然而关注私有化带来对弱势社群的剥削问题;而循道衞理联合教会会长李鼎新牧师回应时,更提出到一些教会所办的社会服务不自觉地失去著重同工是否有事奉的心,却是看重学历;不是看到人的需要,却是志在政府资源。他提出教会社会服务机构应时常思想帮助有需要的人,并如何帮助有更弱小的机构。

四份报告亦将结集成书出版,以帮助教会机构就有关题目作出反思。是次研讨会由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香港基督徒学会、香港基督教协进会、信义宗神学院联合主办,循道卫理联合教会社会事务关注小组、香港天主教劳工事务委员会及圣神修院神哲学院协办。

此研讨会为数个关心经济全球化的基督教及民间团体合办,可说为去年11月中"经济全球化对教会的挑战"讲座之延续篇。该讲座邀请了世界改革宗教会联盟副主席欧德嘉教授以古巴的经验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会后与会人士分成4个工作坊,探讨经济全球化下,香港投资、旅游、劳工及公共服务私营化的处境,讨论结果在2个月后,即1月19日在会上报告,并由教会牧者回应。



  • 背诵圣经的力量——写在

    背诵圣经的力量——写在"全美圣经比赛"之后

    《纽约时报》2024年11月报道了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第16届"全美圣经比赛"(National Bible Bee)。约360名儿童和青少年齐聚一堂,参与这项比赛,其口号是:“认识神的话语,并使祂被人认识。” 对于许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来说,最令人惊叹的是,在15至18岁组别的比赛中,参赛者需记忆近1,000节经文,总计超过20,000个单词。

  • 《大卫王朝》:大卫王的传奇即将登陆 Prime Video

    讲述圣经人物大卫从少年成长为以色列历史上最伟大君王的剧集,《大卫王朝》(House of David),将于 2 月 27 日通过亚马逊 Prime Video 全球上线。

  • 孙东升牧师:基督徒如何合宜看待川普和白宫信仰办公室

    近日,华人牧者孙东升在其针对川普和“白宫信仰办公室”的评论中提醒基督徒要有合宜的看法,他提醒道:“基督信仰从来不是靠国家权力推动的,教会的复兴是依靠信徒忠心地持守圣经真理。”

  • 全明星赛林书豪重返NBA球馆:我拥有一段充满奇迹和祝福的篮球生涯

    2025年NBA全明星赛落下帷幕,这场汇聚联盟顶尖球员的年度盛会不仅让球迷大饱眼福,也成为一位昔日传奇球员重新与NBA连结的契机。前NBA球员林书豪分享了自己久违踏入NBA球馆的感受,坦言这是他自2019年总决赛后,首次回到这一舞台,满怀感恩地回顾自己的篮球旅程。

  • 韩基总新任会长就职 宣布五月举办论坛反对 WEA 大会

    刚上任的韩国基督教总联合会(韩基总)代表会长高京焕牧师(Rev. Kyung-hwan Ko)宣布,将于五月举办论坛,公开批判世界福音联盟(WEA)及其即将在韩国召开的全球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