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梁柏坚:线上社交圈寻找隐蔽青年

【专访】梁柏坚:线上社交圈寻找隐蔽青年
【专访】梁柏坚:线上社交圈寻找隐蔽青年

香港年轻人处身激烈的竞争环境,怎样闯出一片天寻找生活的意义?突破机构副总干事梁柏坚在"微光之约"活动接受本报专访,突破有实习机会让年轻人拓阔眼界,切勿太强调成果容易变成情绪操控,他还分享Online寻隐蔽青年的体会。

突破照亮年轻人札根在香港

梁柏坚强调年轻人在不同阶段面临的挑战和需求,特别是在香港激烈的竞争环境、全球化影响、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许多传统工种造成影响,因此年轻人需要积极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同时寻找生活的意义。

突破机构提供实习机会让年轻人探索兴趣和潜能以拓阔眼界,通过实习让他们看到大人的示范,彼此之间产生影响。梁柏坚指出,突破不是刻意要年轻人成全甚么,只是在不同的处境让他们带来盼望,给他们鼓励已经是一种意义,这一代人看到的事情很阔,实习过程里大家近距离接触。

例如,有人在大学将实习的过程和体会作成歌词参加比赛,还邀请突破同工一起听;也有人去了外地如英国、加拿大、澳洲,透过群组继续大家联系分享喜与乐。

他又指出,突破机构2月在青年村举办"微光之约Here We Shine"活动,让年轻人看到根在香港,在这山上有一座灯塔照亮他们,可以继续发展志趣寻找理想,而突破机构继续工作,当他们回来的时候看到原来有人与他们在这世界同行的。

因此,与年轻人同行理解他们不同阶段的期望至关重要。少年人追求开阔的视野,而随著年龄增长,他们渴望取得成就,继而对世界的探索范围也会不断扩大。梁柏坚解释同行的真谛:"不是单方面强迫他人与自己同行,而是让对方在追寻世界的过程看到我们的行为,从中获得启发。这种互动不仅让对方看到我们的一面,也让我们成为对方成长的助力。"

教会强调成果容易变成情绪操控

香港教会更新运动进行全港教会普查,发现青少年流失主因是不满教会,怎样留下年轻人?梁柏坚认为:"年轻人不一定要在教会里才成长,他们的人生路一直是向前行的。过往我们看牧养是一定要伸手可及,参加教会安排的计划才得到牧养。"

梁柏坚反问:"年轻人去了外地离开了教会就等于不用牧养吗?"他提出使徒保罗的牧养模式是"延长牧养"。保罗到不同地方宣教,有些人与他一起、有些人留在原地、有些人在另一处地方建立教会。

"牧养不是按距离而定,并非近在眼前就等于牧养,问题是在这世界怎样实践信仰。与年轻人同行时如何让他们到大人实践信仰,重点不是要管束而是保持对话的关系。"梁柏坚继而指出牧养,过程与成果并重。

"成果反映一个人追寻事情时,有甚么给他留下。导师不是要令年轻人成为自己牧养成功的工具。成果是让年轻人的生命踏实,这东西能够留给他,这就是属于他自己的成果,导师看到年轻人得到鼓励,这就是属于导师的成果。"教会重视关系的场所,如果太强调成果容易变成情绪操控。

对于海外升学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他形容这段关系就像"放羊",让年轻人独立寻找生活意义,在外地是锻炼独立的过程,同时父母应该是他们的支持者,这个家是可以随时回来的地方。

线上社交圈寻找隐蔽青年

梁柏坚提到对于隐蔽的青年,他认为即使我们找不到他们,并不代表他们不存在,只是他们对我们来说是隐蔽的。

"他们可能有friend online打机,这些都是他们的朋友圈,我们反省为何做不了他们的朋友?"梁柏坚打比喻,宣教士出工场与不同的群体做朋友,我们能否进入年轻人的online group作他们的"宣教士"一齐打机一齐倾计。

宣教士离开本身教会圈、本身文化,到异文化地方已经是进入跨文化宣教,世界不限于地域,纵使同一城市生活都有不同世界,也都需要宣教士。他指出:"在这个圈子和online的世界实践信仰,就是能够支援年轻人聆听他们的心事,在这个世界教会未必能触及到。"

另方面,父母有本身的角色,未能兼顾做到"宣教士"。梁柏坚建议"易子而教"两个家庭的长辈对调关顾对方的子女。简单而言就是交换子女来教导,或者在外地相熟的夫妇朋友照顾来读书的子女,或甚是团契导师、教会青年工作者也可以考虑担当这个角色,方法总是有的。

突破机构藉著50周年志庆举办"微光之约Here We Shine"突破青年村展现日,地点:突破青年村,日期:2月24至25日,超过800人次参观。

  •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他在致辞中强调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并呼吁国家恢复信仰的精神。他也表达了对宗教自由、家庭价值和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强调政府应保护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现场有多位宗教领袖出席,包括葛福临和保拉·怀特。

  • 首获政府批准 华人神学院意大利取景拍摄《基督教在罗马》

    华人基督徒在意大利开设的首间神学院、意大利华人神学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称意神)推出大型圣经历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罗马》,深入罗马十九处最具历史价值景点,揭开基督教源流。

  •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性别转换"

    近日缅因州一位母亲起诉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因是学校刻意隐瞒她女儿性别焦虑的情况,并采取行动推动她进行性别认同的"社会过渡"。

  • 2025圣经公会报告:美国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阅读《圣经》

    根据美国圣经公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发布的2025年《圣经现况》(State of the Bible)报告,美国阅读圣经的人数在经历多年下滑后,今年再次出现显著增长,与2024年相比,多了将近1,000万人投入读经。此外男性各每一个世代的圣经使用度都有明显提升。

  • LGBTQ合法将转化社会意识形态 英国律师促教会警醒

    基督徒关怀差会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创办人、英国律师安德利亚·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韩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对英国社会所带来意识形态的改变,并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轻心。其言论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