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村家庭教会在南北两地的发展并不是均衡的,北方农村家庭教会盛行,南方却相对缓济不前,原因在于文化上的差异。透过分析有助基督教传入农村时厘订策略。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华在《中国乡村发现》期刊发文,从文化角度分析。
耶稣厉害 北方农民选择基督教
杨华首先从传统信仰形式分析北方农民的概况,北方农民对不同的信仰比较开放和接纳,故未形成一个固定的信仰体系。
他认为,"农民选择某种宗教或信仰形式,目的是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弥补他们在生活、人际关系的缺乏,而基督教正好满足到他们。"
杨华指出,基督教是西方的宗教,农民把耶稣叫做"主"。在农民的观念里,西方世界总是比中国发达,他们的神也比中国的神厉害。农民选择相信哪个神的时候,会把"主耶稣"当作众多神祗中的一个,当其他神无法给予满足,就会在他人的传教下倾向选择基督教。
与此同时,进入家庭教会的农民一般不会再退出来,而是越来越虔诚地信仰下去,从而带动家庭的第二代人的信仰。
基督教是主动传教的宗教
杨华表示,更重要的因素是,"基督教是主动传教的宗教",每个教徒都有传教的义务和责任。在日常生活中传教,当三自教会受组织和制度限制之时,家庭教会更显积极。
家庭教会能够及时准确地回应农民家庭和个体的需求,消除农民的心理恐惧和焦虑。这种焦虑和缺乏安全感源自生活上的纷争,例如婆媳、夫妻、邻里、家族矛盾等。
传教贴近农民生活
杨华指,典型的矛盾是,现今社会婆婆的地位下降,媳妇地位则上升,婆婆不满要反抗,媳妇要维持地位不相让,婆媳矛盾就不可避免而且演愈演愈烈,造成婆婆或媳妇的心理焦虑失去了安全感。
当基督教家庭教会进村,传教的都是本村本族的人甚至是邻居和亲朋好友,他们大多知道底蕴容易解答农民的困惑,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例如告诉农民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只有神是永恒的;或生活现况是神安排的,只要祷告,神就会拯救。
这些都很接近农民的心理和社会的需求。
祖先崇拜 南方农民抗基督教
至于南方农村则不同。杨华认为,南方农村传统信仰以祖先崇拜为主导,其他神祗只不过是祖先崇拜下的功能补充。在这个体系中,其他神祗可以选择,但祖先是不可选择的,农民相信只要自己有所求,列祖列宗会保佑后世子孙,满足子孙的需求。
只有传宗接代农民才能对得起祖先,安然面对死亡才能有脸去见祖先,从而自己也成为后世的祖先。
杨华表示,"祖先崇拜和传宗接代,是南方农民最主要的宗教"。这个宗教涉及到农民活著的意义,因而较为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他指,即使在新中国的历次政治运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吸引,也没有动摇根本。"在南方农村,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高大的宗祠和鳞次栉比的祖坟山,这些都是农民信仰的载体。"
杨华又指,当基督教进村传教,南方农民多表厌恶,觉得基督教排斥他们的祖先,将祖先视为"魔鬼",即是传道人宣称主耶稣的力量伟大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民也不会为了"小利"而放弃祖先信仰,更何况祖先崇拜本身就能够给农民提供一整套的解释体系。因此,即便基督教进来也无法从体系上对祖先崇拜给予解构。
最后,杨华总结指,南方农村以祖先崇拜为主导的信仰体系,是南方农村基督教难以传入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