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文学角度看圣经 卢家辉:对受创伤的现代人很疗愈

从创伤文学角度看圣经 卢家辉:对受创伤的现代人很疗愈
从创伤文学角度看圣经 卢家辉:对受创伤的现代人很疗愈

岭南大学基督教周,香港基督徒学生福音团契副总干事卢家辉探讨圣经中的创伤文学,列举约翰福音和马可福音,皆能帮助读者理解情感崩溃及幸存者的罪疚,对当代受创伤者具有疗愈作用。

圣经作者与文本的人性

圣经创伤文学的前提是接受圣经既是神的话,也是人的话。卢家辉引述希伯来及旧约学者凯尔(Brad E. Kelle)指出,承认圣经作者仍保持有人性,研究者在理解圣经时,应重视圣灵导引的经文生成过程中有人类作者的全面参与。这意味著在圣经默示的神人合作行动中,人类作者的特定处境和经历也会影响圣经文本的形成。

卢家辉表示正在推动读经的三个世界:"文本的世界"例如文学评鉴;"文本后世界"作为历史评鉴;"读者世界"读者反应的评鉴。

每次读圣经都会穿越这三个世界。文本世界有它自己的世界,与文本后的世界互相关连,而读者世界即是今天的我们,解读经文者会从文本世界联系到自己所处的生活处境。

创伤的定义与影响

至于创伤是一种被压垮惊吓的极限经历,人无力抵抗、甚至无法言说,连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都逐一崩溃。创伤的影响包括:

再经历(Re-experiencing):不由自主再经历创伤事件,接触事件相关的气味、画面也会刺激回忆事件。

回避(Avoidance):回避与事件有关的人事物,对周遭事麻木。

警觉(Arousal):警觉性变高,常处紧张状态,情绪敏感易怒和受惊。

创伤还会影响脑部讯息处理,变得感官碎片化。卢家辉说:"有些人创伤太严重,意识和记忆不到发生过的事情,但是身体记忆仍然留在,于是重复再做发生过的事情。创伤还会影响语言障碍、经验解释力丧失,时间感动与感官超载时,大脑皮层处理感官信息失效。"

他举例,小孩子遇到车祸后,玩耍玩具的时候会重复地将玩具车碰撞,自己意识不到,逐渐会影响日常作息甚至演变成疾病。

有时候,过往创伤的事情从梦中反映出来。处理方法之一是叙事的形式,寻找噩梦的根源,整合创伤记忆碎片成为叙事。

文本世界的创伤特征

卢家辉继而解释读经的三个世界与圣经创伤文学的关系。"文本的世界"是指圣经经文所营造的文学世界。以西结书讲述以色列人被掳巴比伦,先知以西结看见异象,以西结书从写作风格、内容和语言混乱,反映先知的创伤记忆。经文中有80个涉及语法、风格、内容等不同范围问题,充满混乱。其他特征包括:

过度繁复冗长的描述、类比语言的大量使用、四活物的复合跨界形态、感官经验导向的事物描绘、繁复但不清不楚的事物描绘、缺乏清楚叙事时间感的"文字图画"、乱中有序的事物描绘。

以西结书记载的异象解释了创伤情绪导致先知以西结很痛苦:「活物行走的时候,我听见翅膀的响声,像大水的声音,像全能者的声音,也像军队哄嚷的声音。活物站住的时候,便将翅膀垂下。」(10:5)

卢家辉解释:"经文记载当时的情景,从影像进入声音,除了全能者的声音还有军队的吵闹声。受创伤的人出现感官超载,一点光都会很刺眼、微小的声音都感觉很刺耳。"

文本后世界的历史场景

"文本后的世界"是要寻找经文出现的历史场景。以西结书成书在主前六世初处于巴比伦帝国打仗的场景,公元前701年拉吉围城将犹太人囚犯剥皮和刺穿。

圣经的创伤文学广义是发生在破坏或创伤事件后的见证,例如经历创伤事件后幸存者将整个过程用文字记录,将困在内在的情绪舒发出来。

约翰福音、马可福音的创伤特征

在新约时代,约翰福音是其中的例子,地理与叙事很大的跳跃式,当中很多裂缝,而且反复重复,吻合创伤文学的特征,包括语言、双关语、文字游戏和多种意义级别的裂缝。

马可福音中,耶稣被钉十字架死了对门徒来说是一种创伤。在马可福音15至16章8节记载,门徒逐一背叛耶稣,所以马可福音也是创伤文学。读者阅读这段经文的时候,进入门徒的创伤里面。有学者研究马可福音成书的日子是尼禄在罗马城大举迫害基督徒,马可福音的读者面对殉道、背叛耶稣或逃亡的命运。

因此,马可福音末的章节透过门徒失败的故事,叙述尼禄时代被迫害的基督徒读者,表达出幸存者仍要讲述门徒的故事,这需要回到文本后的世界才清楚看到。

读者世界的创伤理解

"读者世界"如何理解创伤?举例来说,1975至1979年柬埔寨省政权进行大规模杀戮事件,导致150万至300万人被杀,幸存者钟美回忆道:"虽然仍活著但很痛,不想这样可怕的事再发生。"

创伤文学的疗愈作用

卢家辉总结道:"从创伤文学角度看圣经,不是看大道理,而是看到圣经里面人物的情感崩溃,幸存者的罪疚,对受创伤的现代人很疗愈。"因此,圣经中有庆祝、向上帝投诉、绝路等不同类型的诗篇,因为上帝创造人是有情绪的。

岭南大学基督教周于2月28日举行,主题:"圣经中的创伤记忆:圣经创伤文学入门",讲员:卢家辉(香港基督徒学生福音团契副总干事)。

主办单位指出,回忆,是对以往感知的重新想像。透过回忆,构筑了我作为历史存在的自我理解;透过回忆,建立起我与你与他作为历史关系的相互确认;透过回忆,勾画出我们作为历史共同体的边缘界限;透过回忆,驱使我对那开创、贯通、超越历史之终极存有——上帝——发出信仰宣认。

  • 美国人对牧师的信任持续下降,仅三成认为牧师诚实守信

    美国人对牧师的信任持续下降,仅三成认为牧师诚实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說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

  • 美国最高法院因国家安全问题裁定支持TikTok禁令

    美国最高法院于1月17日已裁定支持TikTok在美禁令。这意味著社群媒体平台TikTok败诉,从本周日(1月19日)起,TikTok的应用软件将在美国下架。

  • 读书推荐:基督徒父母必读的《在孩子成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

    随著孩子进入青春期,许多父母发现,与孩子的关系和沟通方式变得更加复杂。加里·查普曼博士(Dr. Gary Chapman)的《在孩子成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Things I wish I’d Known Before My Child Became a Teenager)为基督徒父母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指南,帮助他们以爱心和智慧引导孩子走过这一阶段。

  • 2025年值得背诵的12节勉励经文

    新年的开始常让人反思内心,并寻找能帮助自己保持自律或实现目标的方式。与其只关注个人目标和规划,何不试著将目光转向神早已为我们提供的宝贵工具——圣经,用它来引导我们前行?与其牢记那些可能被遗忘的新年计划,不如记住12节圣经经文,每个月背诵一节,作为2025年的属灵指南。

  • 和睦事工案例分享:职场疲倦者如何在信仰中寻求力量与平衡

    在现代职场中,繁忙的工作节奏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常让人倍感压力。近期在"爱与冲突和睦事工"的《和睦下午茶》节目中,一位参与者以"疲倦的人"署名,倾诉了她的职场经历:高强度工作、缺乏认可、不公平待遇,以及如何在信仰中寻求力量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