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10月31日西方世界庆祝万圣节,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鬼脸面互相嬉吓,香港亦有不少年轻人举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有牧者指,万圣节玩魔鬼后患无穷。
慎防人玩魔鬼反被魔鬼玩
中国基督教播道会恩福堂牧师谭子舜在《创世电视》节目分享观点。他指,万圣节是从西方传入的节日,在美国特别流行。根据数据显示,万圣节是其中一个高度消费的节日,特别是糖果事业,美国糖果行业四分一的收入都是从万圣节做成的生意,万圣节是商家制造出来的节日,目的当然是赚钱。
谭子舜认为,万圣节存在危机皆因夸张了妖魔鬼怪恐怖的力量,耶稣基督在地上服侍的时候能驱赶魔鬼,基督徒相信是有鬼存在,因为灵界也是上帝创造的,"不过魔鬼都惧怕上帝,服在上帝之下,因为上帝是创造天地万物的主。"
他又指,真正的鬼不是头破满面流血的恐怖样子,反而是"吸引我们令我们觉得很厉害而去拜牠以换取利益,鬼的目的是要我们不再跟从上帝跟从那些假的。"
谭子舜提醒我们要慎防留意,不过人是有好奇的心态的,对于越不知道的事物越想去探秘, 所以万圣节的确对人有一种吸引力,人脑内的肾上腺素受刺激会发放出来给人一种兴奋的感觉,情况如同玩过山车、鬼屋,都会令我们有这种惊吓的感觉。
不过,谭子舜重申,我们要是主动邀请魔鬼,牠当然乐意与我们一起,所以最后变成"我们以为在玩魔鬼,其实是魔鬼玩弄我们"。
家长教导子女辨别信仰好时机
至于学校举行万圣节庆祝活动,基督徒学生应该如何是好呢?谭子舜表示,很多家长都关注这情况,其实子女未必懂得分辨,"在这些庆祝活动看到扮鬼惊吓的场面,他们也会害怕,所以孩子不应该参加以免令他们太惊吓。"
至于是否完全不参与,谭子舜认为要视乎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家长可以清楚表明宗教信仰立场,就算角色扮演也不要让孩子扮演僵尸、木乃伊,"可以扮演超人、恐龙等的造型,同时给孩子有想像空间和好玩的气氛。"
此外,谭子舜考虑到基督徒是少数群体,当我们参与世俗文化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底线和立场,如果完全切割又很难生存,因为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地方的文化或迷信的色彩。农历新年也是一种传说,放鞭炮、派红封包是因为年兽出来吃人,所以放鞭炮吓走牠。12月25日圣诞节,其实是庆祝太阳神的日子。藉著这些节日令我们思考基督徒的信仰,怎样参与在世俗社会里。
谭子舜强调,"不是让大围的文化感染我们,而是让基督徒所追求真、善、美的东西影响他们,透过这些节日家长更有教导孩子分辨信仰的好机会。"